佛、儒、道专题原始佛教探寻

24-何为世间

2018-07-10  本文已影响3人  晋陵路边人

1 世间

1.1 六内入处是世间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

(二三三)

经言:世间是六内入处。这是从世间的来源角度解说的。世间是根源于六内入处,六内入处是世间产生的根本,若无六内入处则无世间。比如某人天生耳聋,那么他的世间里没有关于声音、耳识的存在,他的世间丰富程度就比正常人就少一些。

在佛法中,个体世间取决于其自身的六入处,大多数人的六内入处是相似的,这种共同性的存在是佛法成为普世之法的基础,每一个个体无论有多么独特,都是通过六内入处来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凡是那些通过六入处来认识的物种,都是佛法可以适用的对象。另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由于遗传、生理或疾病等原因,每个个体的六内入处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决定了每个人的世间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世界,个体的体验却是迥然不同的。在修行时,这种独特性的存在要求个体在修习佛法时不仅要遵循佛法的一般原则,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

二法

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

(二七三)

个体的全部体验、认知等全部来源于十二入处,这十二入处两两相对,即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香、身与触、意与法。如果认为个体的“一切”,即体验与认知等还有其它来源,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只会增加自身的疑惑,因为这些看法都与个体的真实情况相违背的。

1.2 五受阴是世间

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

(一三○七)

经言:世间是五受阴。这是从世间的内容定义的。世间根源于六内入处,由六内入处缘起的全部内容即是五受阴。世间的任何部分都属于五受阴的某种表现形式。

1.3 世间是缘起的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

(二三○)

六内入处是缘生法的起始,五受阴是六内入处因缘而生,纯大苦聚也是六内入处因缘生,是生死之流的根源。由六内入处而产生五受阴,即世间,这个世间的本质是危脆败坏的;从缘生法的角度看,世间是苦、无常、有为、有漏。

1.4 生灭法

云何无知?谓眼无常不如实知,是名无知。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二五一)

眼,耳鼻舌身意是生灭法。

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五九)

五受阴是生灭法。

南传有言: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活一日,而得睹见之。生灭法是佛法的根本核心,修习佛法是努力见生灭法,生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及色,受想行识。

2 世间是生灭法

2.1 生灭法

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识。

(四九)

缘起法是生灭法,五受阴是生灭法,五受阴是世间,因此世间是缘起法。

如实知色,受想行识是生灭法,才是真实了知。

2.2 集灭法

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云何色集,云何色灭?云何受、想、行、识集,云何受、想、行、识灭?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触集是受、想、行集,触灭是受、想、行灭。名色集是识集,名色灭是识灭。比丘,如是色集、色灭,是为色集、色灭。如是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是为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

(五九)

五受阴是生灭法,是缘起法。缘生法是集法,是五受阴之集法;还灭法是灭法,是五爱阴之灭法。集法与灭法,是四圣谛中的苦集圣谛与苦灭圣谛。五受阴是世间,因此,四圣谛中的苦集圣谛与苦灭圣谛和缘起法表述了世间的生灭。

3 世间是苦

危脆败坏,是名世间。云何危脆败坏?三弥离提,眼是危脆败坏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说危脆败坏法,名为世间。

(二三二)

个体世间的性质是危脆败坏。因为这个世间是根源于六入处,六内入处是无常的,建立在无常基础上的五受阴也是无常的。世间是无常的,无常者是苦,世间的本质是苦。

佛陀通过分析世间的无常,引出世间的本质是苦的结论,让众生了知世间是苦,从激发众生离苦的决心。这是四圣谛中苦圣谛的内容。

4 出世间

非是游步者,能到世界边,不到世界边,不能免众苦。

是故牟尼尊,名知世间者,能到世界边,诸梵行已立。

世界边唯有,正智能谛了,觉慧达世间,故说度彼岸。

(二三四)

世间是苦,众生想要离开这个苦的世间,无论他通过步行或其它工具,还是到达世界的任何地方,世间都与他共在,如影相随。这个世间只有通过正智才能明了,唯有通过觉慧才能离开这个世间。

佛法中的世间与物理学所指的世间。这两种世间具有不同的内涵,两者有关联,但有很大的区别。

佛法所指的世间是由六内入处而导致的所有运行内容,即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这个世间无法独立于个体存在,唯有与个体发生关联时,才能成为个体所属世间的一部分。物理学的世间是指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的世界,承认有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是物理学研究的前提。佛法不关心独立于人的客观世间,在此特别强调,佛法从来也没有表述过这个独立于人的客观世间。

研究物理学的世间是为了发现其运行的规律,最终使人们依靠这些规律改造人类自身,更好地与客观世界和谐相处。佛陀宣说的世间是为了使众生了知世间是苦,使众生发起离开这个世间的决心,最终离于世间,达到无苦的佛法目标。

物理学的世界研究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工具方法,比如实验仪器或数学推理等,获得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因此它的研究是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而佛法对世间的分析是为了众生认清世间是苦,激发众生的出离心。

了解这两种世间的区别有利于明确两者的内涵,如此,修习佛法者不会无益地将佛法的适用范围无限扩大,也不会将世俗的研究无根据的引入佛法中,同时对世俗研究保持应有的尊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