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绘画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细节
点击上方“关注”按钮,订阅内容

卡卡西有两个微信,朋友圈总共6000多位好友,大部分都是画画的初学者。
所以,几乎每天都被小伙伴们问一些让我崩溃的问题:
“为什么我画得不像?”
“型画不准怎么办?”
“用笔太重如何解决?”
“为什么我怎么临摹都没有原画那种感觉?”
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太开放了,三言两语是完全讲不完的,不适合在微信上讨论。而且,有的问题很难用语言表达,甚至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需要不断的练习中悟出来的,所以,我经常说画画就是一场修行,有时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找。

不过,为了鼓励初学者勇敢拿起画笔,为了让初学者学画路上少走弯路,为了让初学者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卡卡西根据大部分人的提问,写了几篇小文,比如最近有:
.......
虽然,很多问题三言两语讲不完,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的消化呀!
今天的主题是《很多绘画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细节》,原本想把文章名字取成《为什么你画画太死,不够灵动》,后来总感觉标题取得太大了,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解决的,所以,先来第一道菜“容易忽略的细节”,后面还会有第二道、第三道。所以,这是个系列文章,大家可以点击文章头部,持续关注我。
好啦,正文就从这里开始吧!
眼见不为真
先举几个例子:
比如,在观察一本书时,不管你从正上方看还是从斜上方看都是认为它是长方形的。
比如,一枚硬币无论你从那个角度看,大脑都是认为它是圆形的。
比如,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但是,实际上呢?

斜上方看书本,实际是斜的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不一样的,不信拿把尺子量一下。

硬币只有正面的时候才是正圆形,其它都是椭圆形。

红旗在不同的环境下,显示是不同的颜色。
造成这种错觉,都是习惯性的思维导致的,科学术语叫“知觉恒常性”。
世界万物千变万化,投射给知觉系统的信息量巨大,而大脑比较懒,通常把一定范围内的信息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简单说就是大脑把视网膜接受到的信息否决掉了,用既有知识代替了,我们看到橙子就是橙色的,即便罩着一束蓝光,远处的汽车就是如同正常大小一般.......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根据经验而预期出来的,眼见不为真。
知觉恒常性与画画有什么关系?
讲了一堆科学原理(实际上是心理学范畴),特别烧脑,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晕了。
那么,我们来聊聊,恒常性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
形状恒常性
例如:请初学画画的人画一把椅子的正面图,尽管视网膜接受到椅座影响是窄窄的水平形状,但是经常新手会把它“扭曲”成正圆形。

而实际上,椅子应该是这样画的,如下图:

大小恒常性
举个变化比较细微的例子,人像的侧脸。

看照片中咱们马爸爸,因为是侧脸,右边眼睛是略微要比左边大一点点的,图中标记了红色辅助线,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而初学者往往没有注意这个细节,虽然是侧脸,但是画的时候经常不自觉的把左右脸的眼睛、眉毛、脸颊都画成大小比例一样。这就是很多初学者画人像,怎么看都是怪怪的原因之一。
色彩恒常性
我们来看一下照片:

这朵荷花只是粉红色吗?
实际上这朵荷花除了有同色系的粉红色、红色、紫色,还有白色、橄榄绿、天光蓝、墨绿色等等色彩是非常丰富的。
很多初学画画甚至包括技法已经很娴熟的小伙伴,都很少去注意这些色彩的多样性,有的只用了一种色,有的只用了同色系,其它的色彩没有观察到或者不敢相信,这就是很多人画画不够灵动的原因之一。
引用一下美国色彩认识专家布鲁莫的书《视觉认知原理》中的文字,希望一些宝妈们看到了,会有所感悟:
色彩恒常性带给美术学生许多问题,对此我们不该感到意外。着色薄、临摹模版不断加强孩童的色彩恒常感,外加家长的指指点点:树叶要画成绿色,天要画成蓝色,不,叶子不是紫色的!虽然这些方法让孩子学到文化上众所周知的物体色彩,却扼杀了她们对环境中丰富色彩效果的敏锐感受,阻碍她们尽情享受视网膜所捕捉到的色彩。(转自:美国色彩认识专家布鲁莫)
其它还有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展开,只要记住绘画过程中,你要调整好思维模式,多观察对比。当然,下一篇文章中我会告诉大家几个观察色彩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颜色是相互找存在感的

如图中,我们把同一种蓝色放在三种不同的背景下,这样看起来中间的色块更像是三种不同的颜色。淡黄背景中的蓝色显得比较深,绿背景中的颜色更深,橙色背景中的蓝色又显得比其它两个明亮。这就是颜色之间相互作用,给我们一种错觉,影响了我们的感知。
很多时候,有小伙伴会问我:
“为什么我的画面看着那么脏?”
“我是色弱吗?画得都暗沉沉的”
“不是说黄色明度高吗?为什么看着一点都不明快呢!”
实际上,有时是你不会用色,色彩之前是相互找存在感的,搭配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关键是看咱们怎么去搭配,让人看着舒服。这种色彩感,有的人是天生的,有的人是可以长期刻意的去锻炼出来的。
所以,卡卡西之前一篇文章中,有反对初学者用对色号的方式去练习画画,那不是把自己的色彩感练废了吗?
总结
总结一下,就是想告诉大家,初学画画不要进入一个误区,想着我要多练习,给自己定一个计划“每日一画”,实际上这样子决定太草率了,练习再多也只是画材熟悉了,绘画修养(比如观察力、色彩感)是没有提升的。
初学画画,首先要去锻炼绘画的思维方式,不要用习惯性的理解和套路画眼前东西。让自己安静下来,忘掉物体的“名字”,推到思维的栅栏,用最初的视角观察物体本身。
好啦,“为什么你画画太死,不够灵动之思维模式篇”就分享到这里,敬请期待下一期吧!
小编推荐:
作者:爱蜜部落
参考文献:贝蒂的色彩
画画是件美好的事情,
让时间过得很舒服,
就算是挥霍了也不心慌。
什么时候拿起画笔都不晚,
加爱蜜绘画营老师卡卡西,
(微信号:kakaxi988 ,暗号:简书)
一起追求“诗和远方”吧!
请帮我转发或留言助威,这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