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陌生的那句话
“杀了第一名, 我就是班级第一!”初三生杀害同学, 理由令人心惊……
这句话,并不骇人听闻。这句话,并不陌生。我依然记得那个男孩,捶足顿胸,曾在我面前,恨恨地说。我难以忘记,我听见这句话时的震惊。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这样恶毒的话语脱口而出,令人发指,但是究其原因,却令人无法怨怼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是啊,那个15岁成了杀人凶手的少年,一夜间成了千夫所指,骂名背身,可是谁曾问过,他为何会有这样违乎常理的想法?杀了人,不用坐牢么?杀了人,就可以做第一么?我翻阅了新闻报道,全都在指责这个孩子的过错,批判他的精神失常。那么究竟是谁把一个年华正好的少年逼至癫狂的极限。
我没有机会向那个少年质疑,询问。但是那个曾对我说过同样话语的孩子,还生活在我的身边。我只记得我曾听过他恶毒的怨愤,曾在垃圾堆找回被他悄悄扔掉的所谓好学生的书本,曾迅速挡住了听到分数之后他扔向第一名的利器。面对这样的学生,做为老师的我,是否应该怒目而视,备加严厉?可是当我听着他痛哭流涕的诉说,他的父亲是如何在每次考试后对他大打出手,用恶毒的语言相骂。当我看着他脸上新添的嫩红狰狞的伤疤时,我总是抑制不住的难过心痛。
是谁告诉孩子,考不上第一,就得去死?是谁咒骂孩子,让他们一直生活在成绩的压力之下?是谁,带给孩子错误的人生观,让他们认为学习比生命更重要?一个本不属于花季少年的想法,就是这样在言语暴力的强压下,根植,成长,终成罪恶之花。
一个拥有大好前途的优秀少年,就这样殒命于朝夕相伴的同班同学的刀下。另一个拥有无限未来的孩子,就这样罪孽加身,锒铛入狱。狭隘的心理,单一的成功观,被嫉妒操纵的恶魔,步入绝路的结局。造成恶果的人又是谁?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曾安静的聆听那个孩子的哭诉,有没有人给过那个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父亲的错误。有没有人给过那个孩子一个信任的眼神,让他知道自己真的很棒。那个孩子的经历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留在我身边,我看着他长大的那个孩子他得到了我细心的陪伴,耐心的教育,暖心的安慰。我严厉的指责了他的父亲,我让他知道语言暴力的恶果,我让他对儿子有了善意的改变。我看着这个孩子一点点脸上笑容灿烂,心胸慢慢放宽,心态渐渐平和。我陪着他考上了重点的高中,我继续随时聆听他对生活的不满抱怨。
俞敏洪说,我们对孩子从小的教育缺乏一门课程——教孩子长大后怎么真正变成人,包括道理规范、行为规范。尽管我们有很多课程,涉及这些方面的理论,但是实际上真正能让孩子变成自己的、从内心认同的,变成无意识的一部分……这些事情,我们没有做到,我们应该学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