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终于还是下手了?!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146人  大圣书斋
对公账户的最后通牒

  如今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时代,想必对于对公账户的了解都有所耳闻了,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越来越高的各种创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今银行也是按耐不住,终于还是出手了,是不是标志着“免费时代”的全面终结呢?

  最近外媒发声:中国四大行集体“瘦身”,员工人数减少近2万。2016年底,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的员工数量共减少了17824人,这至少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银行正在试图对其约300万名网点员工进行裁减。

  曾经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当下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是不是正在倒逼银行做出改变?不过改变也的确正在发生。裁员、降薪、网点功能,所谓的传统银行是否正在消失,看看现实绝非危言耸听!六七十年代的人恐怕谁也没想到,早前的金饭碗就如同瓷饭碗一样被砸碎……是不是前途一片迷茫呢?

  曾几何时庞大的基层网点,是四大行获取低成本收揽资金的“印钞机”,而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冲击下,正面临着前途未卜,如何转变的命运。

  农业银行:据最近发布的年报披露,去年对1800家低效网点进行整顿,在超过1.2万家网点推广所谓的新标准化转型。

  建设银行:据相关年报披露,正推进所谓的创新综合性网点轻型店建设,打着以低成本解决客户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的烙印,对综合性网点进行所谓的智慧转型。

  工商银行:据相关财报,截止到16年末,工行的物理网点16429家,相比较上年减少了303家。而16年上半年比15年末减少87家,仅仅半年时间就锐减了216家。

  中国银行:截止14年,中行在内地的银行机构达到最高点,共有10693家,之后逐年下降,15年减少6家,16年上半年再次减少4家。

  其实大家出门看看身边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原来存在的银行网点已经悄悄消失了,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了。

  去过四大行的相关网点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业务效率到底如何是不是能高效解决客户问题呢。在2016年的银行业降薪潮启动之前,四大行的人均营收和利润水平在A股上市银行中长期垫底,另外人均盈利也很靠后。至于是不是因此而进行的网点缩减以减少相关成本值得思考。

  缩减网点的同时,四大行的员工总数也在不断减少。目前截至16年末,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工商银行减少14090人;

  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

  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

  中国银行暂未披露相关数据。

  从大家能够查询到的14年的减员1.7万余人到16年的骤减5万余人,三年时间愈演愈烈。在不断削减员工的同时,四大行的自助终端数量却保持了高速增长。不光是四大行,据相关数据显示,16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高达84.31%。这不单单表明机器正在加速取代人工,也更意味着相关从业人员失业、业务柜台形同虚设、网点关门潮恐怕也会拉开帷幕了!

  身边的朋友不禁要问,银行到底怎么了?

  如今人人口中都离不开的利润,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加速下降,不良资本的持续上升,可以说是自顾不暇;来自所谓新金融等行业外的颠覆力量日益强大,新金融高科技投资成倍增长,已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疲于应付。

  跟据银监会的数据,截止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而该数据多是因为16年房贷占比猛增所导致的结果,相较于15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仅为2.43%。

  从13年开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及贷款余额就已经持续出现双升,到16年下半年的增速才有所放缓。看银监会数据显示,在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83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74%。

  目前在支付和贷款等领域中,新金融日益壮大,大有燎原之势。

  仅仅16年全球主要地区的新金融科技投资交易量就大幅上升,而新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增长主要就源自中国,投资金额占比达到了43%。再怎么昏睡的中国金融服务机构也清楚地认识到来自自身以外的强大冲击,也只能被动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疲于应付。

  现在银行对于网点的发展正在演变成对于用户掌上空间的争夺。很多手机银行应用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购买交易,理财、外汇等操作,成为名副其实的24小时银行,而且能够解决不少人力成本。

  在当下非专业金融人才的全面强势介入,高科技适应能力或许将成为入行基本门槛之一,而对于客户的服务与营销工作不再仅仅是原有一线员工的敷衍了事,现有网点的员工势必要走出办公室,走出网点进行移动办公了。

  围绕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是否可以试探性的进行原有银行业的改革转变创新发展呢?

  可能更多的要把以盈利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把上门坐等柜台交易为主的方式转变为高科技智能设备的研发量产使用引导,把原来客户主动联系银行转变为银行主动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把原有金融产品的销售转变成为客户量身打造专业实用的金融资产合理配置等等,方方面面去考虑,以客户为一个中心,以科技和服务为两个基本点,也许是一条出路。

  毕竟要么创新寻找出路,要么提高服务以求生存,要么我行我素坐以待毙,要么在高科技变革的浪潮中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这是摆在当下所有银行面前的现实。

  当然有的银行已经快速做出了应对举措,建设银行就已经率先迈出了求新的步伐。在刚刚过去的3月底,建行突然低调宣布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相互认可的深度合作也会陆续积极开展。

  显然有的银行却是本文开头图示那样的公告,把矛头对准了更多的所谓中小企业,按照公告信息显示,恐怕是越大越有钱的企业成本越低,而刚刚开始创业或者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又要加大成本支出了,试想要是现在的银行成为压死艰难寻求生存的中小企业的那最后一根稻草,那没有了可以生存的中小企业,银行又要对谁下手呢?

  今年两会期间,曾经的多位首富都表示企业税负过重,如今的银行若是仍然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恐怕就真的难以起死回生,回天无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