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常乐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22人  常乐读书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20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 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I,重述知识」你怎么看待成功
说说你过去认为成功意味着什么,和拆页中解读的成功有什么区别。

过去我认为,成功就是功成名就,以结果的成败为标准来判断成功与否。
拆页中的成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拓展,通过努力,能力会越来越强,这就是成功,它更在于过程中的收获,而非仅局限于结果。

「A1,激活经验」 越挫越勇的事情中是哪一种思维模式
回想一下,你曾经做什么事情是越挫越勇,当时是为什么那样,那个时候的想法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那个时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越挫越勇的那些事儿

越挫越勇的事情,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追求片面结果的成败,不服输,挑战自己,一定要拿下什么样的成绩,此为固定性思维模式。
比如我曾经参加的注册造价师考试,我是个文科生,《案例》科目的考试属于就连他们专业的工程类毕业生都难拿下的考试,但是我为了准备换工作要考取这个证,拼了力要考过,给自己加压力,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一番心路上的挫折。
如果那时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会在学习时告诉自己,即便自己这次考试失败,也会学到相关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掌握到原来不曾明白的东西,而且对造价方面感兴趣,仿佛回到上学时期做数学的心流中,即便很难,但还是以过程为重,人生需要不同的体验,全力以赴就好,即便考试失利也不要紧,为下次积累经验再做准备,本来就是跨专业考试,我能学得这些已经收获很多,学到就是赚到。

另一种越挫越勇,则更看重过程中取得了什么进步,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在受挫的时候,不断总结上次受挫的经验,发现不足,改进调整,越挫越勇,是成长型思维。
比如拆书过级,也许现场过级或官网评审没有通过,但是重在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技能,这对我是很重要的,我当时对成为三级拆书家后面的路怎么样走并不清楚,不怎么强求结果,但我重视每一次过级中的新技能,比如在3-3被崔律第一次不通过时,我虽然有受挫,但冷静分析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复盘总结,我很幸运我受挫,根据崔律的点评,我学到了逻辑上的严谨以及其它的技能,再次提交恳求指导,我认为这是我可贵的收获。
即便再次提交还是没有通过,我就继续总结经验,从不足中学习,提升自己,当时做好了死磕3-3的准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