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 灵魂伴侣

养宠物的核心价值观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Ternence余

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宠物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交支持系统的一部分。如何比较和区分宠物的社交支持和普通的人际支持,是宠物研究的核心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宠物的社交支持是对人际支持的一种补充而非补偿,它不会与任何人际关系产生竞争和冲突。宠物的存在不会影响到饲养者与其他成员的关系,无论有无宠物,被试对于家人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

而且,宠物亦不会在关系亲疏上与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竞争。一项调查显示,孩子和伴侣不会对饲养者和宠物的关系产生任何影响,而宠物作为一名特殊的“家人”,受到的偏爱也不会产生任何“醋意”。虽然人类对宠物的依恋不同于人对人的依恋,但是两者的功能区别不大,都是提供安全和维系亲近,而且随着依恋程度增高,人与宠物和人与人亲密程度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人类伙伴和宠物伙伴谁更重要,“安慰”效果谁更好?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拥有充足人际支持的群体,他们的社交需求无需依赖宠物,因此宠物伙伴不能预测该群体的孤独和抑郁水平。但对于那些低社交支持的群体,宠物伙伴的亲密程度却能很好的预测孤独和抑郁。对此,普遍的解释认为宠物伙伴的积极作用只有在那些缺乏人际支持的群体中才能显现。

例如Kurdek对975个不同年龄的被试(平均年龄47.95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个体抑郁沮丧陷入困境时,相较于父母和兄弟姐妹,人们其实更加倾向去投靠自己的宠物,但是宠物的“安慰”并非最高级别,配偶或浪漫关系在其之上。该结果暗示宠物伙伴和人类伙伴的社交支持存在等级差异,只有在高级的人际支持(配偶)存在时,宠物的“安慰”效果才会减弱。

宠物与人类关系的本质

宠物对饲养者的社交支持已经毋庸置疑。那么宠物为何能够产生如此显著的社交支持呢?它与人类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实验开始时,饲养者和自己的宠物狗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宠物可以在房间中自由活动。之后会有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与饲养者交谈,并尝试接近宠物。然后饲养者暂时离开房间,过一会返回,安慰自己的宠物。

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中,宠物与饲养者的互动方式与婴儿和父母的互动方式十分类似,饲养者(尤其是女性)不仅会使用妈妈语,像抚摸婴儿一样给予宠物安抚式安慰,而且宠物也会在饲养者离开后表现出婴儿般的分离焦虑和搜寻行为。据此,可以推论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如同儿童和父母的照料关系,本质都是婴儿和父母的互动模式。

在人类和宠物的关系中,宠物常常扮演一个被照料的对象。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这种关系并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因为有限的资源没有集中于人类自己,而是用于照顾其它物种。然而,人类从自己与宠物的亲密关系中受益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角度来理解,这个矛盾就可以解释,人类终究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饲养者与宠物之间的互动,本质上是跨物种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激发了爱与被爱的循环往复,就如同亲子之间的照料关系一样。

具体来说,宠物本身具备很多可爱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时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儿童,借此宠物博得了饲养者的喜爱和关注。在以后的互动中,宠物的回馈行为让饲养者不断地获得一种满足感,其中最让饲养者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逐渐可以用类似于理解人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宠物。在一些情况下,宠物给予的满足感甚至会超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宠物与人类之间的情谊十分纯粹,几乎不受外界现实条件的影响,这种真诚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却相对稀少。

一项比较猫类伙伴和人类伙伴的研究可以支持此观点,可爱和无条件的爱是猫类伙伴中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人类伙伴的优势则仅仅体现在语言交流方面,猫类宠物虽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却依旧可以给予饲养者快乐和安慰。因此宠物的积极反馈大大激发和强化了饲养者的“照料”行为,进而提高了饲养者对于其的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宠物与人类之间的这种“亲子关系”便有了进化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