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散文和诗文·心·声

我没什么理想,只想做自己

2018-02-01  本文已影响129人  柳江南


01

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可是进入社会后,那些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或者这么问,我们每个人都读了十几年的书,可曾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我爸那一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我这一代,本科教育已经很普遍;再看下一代,硕士学历似乎已经成了敲门砖。学历越来越高,可是真的是意味着,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嘛?为什么现在接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我们,能力和学识,反而不如曾经那些老一代人呢?为什么现在很少出大师呢?

那你,学习知识的时候,是有了解到宇宙的真理的悸动,还是只是想要拿到一纸证书挣钱呢?或许你会说,学过那么多数学、物理,工作时又没有用处。我认为很可能的原因是,你学的未曾深入,不是知识没有用处,而是你不会用。

李彦宏学的图书馆管理学,创办了搜索引擎百度;罗振宇当了记者后,创办了罗辑思维;再看看身边很多的人,我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的斜杠青年,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人生跃迁。

我只是上的一所普通大学,在我周边这群人中,也有学习的,但更多的是在聊天、游戏混日子的,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学校,确实没有一个好的气氛,所以,这类学校出身的人,往往很迷茫、焦虑,进入社会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我也有同学上的是清华、南开、哈工大,这样的重点学府,我在他们身上却很少看见,迷茫、焦虑这些东西,他们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但是他们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一直在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学习ppt、学习英语、读书、健身,他们在不断地接收这样的信息。

虽然他们读的那些书,看起来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学习的那些小语种,很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曾经想要学习到,那些让我们平步青云的本事,想要让别人告诉我们,下一个红利和风口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观望,他们一直在行动,这就是差距。

02

如果你想挣钱,不上学也能挣钱。如果以为读书后,可以帮你挣大钱,许多老板也有很多没上过学的。

我当过小时工,擦过玻璃、送过快递、卖过蛋糕、工地上搬过砖,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我也干过。你看,这些东西完全也可以赚钱啊。做一段时间后,有点资本后,完全可以自己干啊,自己接单子,自己做大啊。

其实,在你为人处世这些问题上,你没有问题的话,挣钱也不难,有魄力,加上一点运气,完全是可以的。

这样看来,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似乎丝毫没有用处。而且学历高,也不意味着你的工资就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上这么多年学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不成为文盲?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么一看,似乎真的好像是这样,上了这么多年学,我已经不愿意回家种那两亩地,而且我也想干一些我喜欢的工作。当你的工作给你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你就有尊严。说的真好!

社会上有不同的分工,有人搞科研,就得有人做保安,这里并没有歧视任何工作的意思,仅仅是社会的分工不同。你读到博士,耗费了很多国家的资源,然后你肯定就要那些有技术的工作,而不是像我这样的,做一名普通的员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这个社会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等。干着最苦最累工作的人,可能挣得却是最少的工资。同时,那些被认为是奸商的人,搞活了经济,他们用着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去盘活了市场,然后名利双收。种地很苦、保洁很苦、搬砖很苦,风里来,雨里去,耗费着极大的体力,所得的回报,与其劳累程度却根本不对等。

可是,种地的人搞不了科研;搬砖的人,搞不好经济,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让卖白菜的,去搞那些高精尖的东西。

这,就是现实。

03

北上广深,集中了大部分的外来人口,我们盲目的漂泊在外,期待着有一个好的未来。

的确,大城市注定比其他地方,有着更多的机会。可是,机会并不属于每个人。如果你下班后,只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直播、看剧,如果工作时,你只是简单的完成工作、机械重复的劳动,如果你连早起都做不到,我觉得即使有机会,也很难轮到你。

随着共享的出现,知识付费的出现,更加重了我们的知识焦虑。一堆的课程,一堆的资料,都被整齐的放在硬盘里。

我们很想学习,想要像别人一样,多才多艺,可是,到头来,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或许,坚持早起了两天,然后便关上了闹钟;或许,坚持了几天英语,然后便放下了资料集;或许,坚持读了几天书,然后便一直放在那里。或许,或许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正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努力的程度,根本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我也见过,比我有天赋的人,还要比我自律。那时的我才懂得,优秀的人,自有其优秀的道理

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说的是关于仇富的问题,他说:“富人那么有钱,我们不仇视你,仇视谁?”那时候年轻,听着好像很解气,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那句话中酸溜溜的语气。

曾经在工地上的时候,一位老师傅告诉我说“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学习是最省力的一条路”,对于那时的我来讲,宛如暮鼓晨钟,直接致使我重回学校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呢?

你看,这社会已经这么糟了,都知道的是阶级壁垒,逐渐形成了,你努力的终点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那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我曾经有三年,整天就是看网络小说、打游戏,这样混吃等死的度过,整个人都麻木了。

在之后的某一天,我突然觉得人生如果这样,实在是太无趣了。每天看着别人,开最酷的车、泡最靓的妞儿,而我呢,活生生一个屌丝,活在想象的世界里。那时我想,我真的要做点什么了,要改变一下了。

虽然,我并不奢求大富大贵,也不奢求那些放荡的生活,但我也可以做点儿有意思的事情,做个不一样的自己。

最近在看《智能革命》这本书,然后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这两年会出现内容创业呢、会出现知识付费呢,会不会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原因?

人工智能终将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劳动,正如当初的工业革命一样,替代大量的劳动力,然后我们人类呢?就要做那些,需要创新的,那些有思想的,那些有温度的东西,然后现在便出现了内容创业。是这样嘛?

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着变化,而现在又很可能是个巨变的时代,机器革命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一年,就会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你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呢?你认为周遭的变化,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嘛?

我们为什么学习?

为了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啊。更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活下去。

04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么句揭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索。何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我自己就坚定的认为,我所接触到的信息,无论是书籍、电视、还是微博、朋友圈这些东西,很多的都是垃圾,都是在堵塞我们自己原本通透的心灵。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你想看的成功学,在别人身上看的再多,也学不到,任何东西,在没有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都是照猫画虎。

我现在是很少看电视,偶尔看个微博,关闭了朋友圈,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很乏味的人,前天朋友问我抖音,我都不知道是个啥。

现在的我,喜欢发呆多过喜欢玩手机。我喜欢胡思乱想,喜欢白日做梦。喜欢做一点自己喜欢东西。我会学习我感兴趣的知识,读我感兴趣的书籍,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不为了取悦谁,只为了取悦自己。

我觉得我挺幸福的,挺满足的,也挺自由的。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一无所长,做着现在的工作。

下班后,看看书,写写字,很好的生活状态。虽然每篇文章,阅读量都很惨淡,但我却没有什么不平衡。我也阅读过不少其他人的文章,有些确实高屋建瓴,有的则差强人意,但不管怎样,他们的数据都比我好看太多,但那又如何呢?

我很享受这种状态,今天一个网友跟我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究不得不屈从于这个世界,就像朴树不得不参加商演。我爱着这个世界,我想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理,我愿意拥抱世界,同时,我只是在空余时间,给自己留了这么一小块儿地方,尽心尽力的不让其滋生杂草,仅此而已。

我这个人逻辑性极差,就比如我写字,很多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就像这篇文章的主题,我想要说说学习这点儿事,却又乱七八糟的说了这么些。

曾经我以为,如果自己的爱好,恰好是自己的兴趣,肯定很幸福。慢慢的到了现在,我却有了顾虑,不敢去找一份写作相关的工作,我了解到,我自己喜欢写东西,真的只是在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而且很多都是在无病呻吟。

但是,文案、广告、新媒体,这些东西的写作,我想应该都是主题,以我这样的性格,如果到时候,让我写些不熟悉、不喜欢的文字,我觉得很快便会失去兴趣。所以,当爱好成为工作,真的是一个好的建议吗?

冯仑写过一本书,名为《野蛮生长》,讲的是他那个年代他的际遇。我觉得这个名字,也很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又或许通用于任何时代。白岩松不是说过嘛,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轻松的。

学习,让未来多了一些可能性。不要停下了解自己,知己,乃是人生一大要事。虽然我现在一事无成,但我不着急,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做自己,他也能做成一些事情。

就像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一样,我这种笨人,或许只有这样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才能前进一点点。即使我这辈子赶不上别人,起码我可以让下一代,有一个比我要强一点的起点,一代一代的,或许终将有这么一天,有一代人,就可以和那些人坐在一起喝咖啡了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任何时代,都充斥着机遇和挑战,而且,我一直坚信我没有数据表现出的那么糟,而他们也没有那么好。

帮主告诉我们说: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反正我已经这么笨啦,那就无所谓啦~

有很多道理,在前人告诫我的时候,我都因为年少,未曾真的去理解,去行动。但真的等到自己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也后悔明白的太晚,行动的太迟。有句谚语说:later better than never,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其实,通篇只为了说出这最后四个字:好好学习

我关注着个人成长,我也喜欢胡思乱想。

我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多,而这,恰巧是最重要的一个。

往期文章:

你想成功?我可教不了你……

对不起,我没有为你的知识付费

这是我,给自己写的传记

我是柳江南

坚持写作的第45篇

成长,是一直我想跟你讨论的话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