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的六条法则(摘录)
一、爱孩子,无条件地爱,促使他建立自我意识
这个基本前提是什么?
我的体会是安全感和安定感。他不必担心来自家庭和外部的压迫、控制、抛弃、嘲笑或轻视,展现出来的情绪是喜悦、恬静、充满活力的。这种不担心外扰的孩子自然没有内忧,就不会消耗精神能量,他的精神张力自然向内,逐渐发现自我。
发现自我有什么意义呢?
它是人整个存在的意义内核,是人一生中可持续力量的源泉,里面有个体的天赋、基因、幸福密码以及最终要去的方向,蕴含着个体想要拥有的一切种子,也是一个儿童人格趋向自我同一性的开始。
二、理解孩子的“浪费”时间
一些成人看来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也能涵养出孩子的专注力。有了专注力,如果孩子有一天遇到一些比较擅长、比较喜欢的事,才会内驱力觉醒,发挥潜能,追求极致。
三、扩展孩子的涉猎范围和领域,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应该密切关注孩子本身的感受,看一项活动给孩子自身带来多大的意义。哪怕是不起眼的活动,如果孩子持续喜欢,认真钻研,动力十足,家长也应该热情洋溢并不断创新地表扬他的自我努力,促使他继续自我拓展。
四、尊重孩子,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
尊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贴着他的心,理解他内心深处的需求,给予体贴和慰藉。当他犯错的时候,能给予一个平等个体的担待,懂得限制自己而不肆意伤害他。
尊重孩子,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有些时候的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和走弯路,允许孩子建立自己的节奏,休整、调节、充电,再上路。我想,这才是对一个独立生命最深切的体谅,最深切的尊重。
真正被我们体贴和尊重的孩子,更敢于尝试,更愿意进一步努力,体验更努力和更加坚持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五、敢于放手
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发现自己,只有在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中,孩子们才有机会认识自己,去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现在和未来,同时对世界萌生出一种好奇心,焕发出创造力。
所以,大胆放手,就算孩子从事那些没有明确规则和指导的活动,就算孩子什么都不干,无拘无束地沉思和做白日梦,也要理解那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六、助推
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执行,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实际行动得到想要的结果,最终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孩子,终究要在父母无条件的爱里建立自我意识,在独立完整的自我空间里感受到自我,在“浪费时间”里学会规划时间,在完整的精神世界里跋山涉水、掌控自我,从而完成内在精神和身体的和谐,成就一个人一辈子最宝贵的自我统一性。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填充得满满当当、密不透风,而孩子却总不会动脑子规划时间,掌控自己,像个木偶一样,别人不操控就不会自己活动,他的内驱力便没有了生长的可能性。
不干扰,不操控,不强迫,只是在和孩子自然的相处中观察他们的性情,揣测他们的心意,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擅长什么,想成为什么;尽最大努力营造岀自由与宽厚的环境,源源不绝地输送支持、鼓励与关怀,然后,等待他们慢慢发现自己的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孩子内心迸发出的学习后劲自会如幽深之泉,蓄力待发,喷涌而出,后劲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