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读书散文

好书共读 | 不畏不缩直面女儿的性教育(06)

2023-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田心尔

——性暴力是一种给个人留下巨大后遗症的痛苦经历。

若是经历这种事情的是年幼的孩子,她的一生则会更加痛苦。

因此,在性教育中,与主体性一样需要训练的还有孩子的勇气。

这里的勇气指的是能够阻挡、反抗、克服性暴力的勇气,以及能够支持性暴力被害者的勇气。

——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被害者的预防,而是对加害者的防范。

——根据性别,性暴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男性对女性施加的性暴力,男性对男性施加的性暴力,女性对男性施加的性暴力,以及女性对女性施加的性暴力。

从具体比例上来讲,男性对女性施加的性暴力案例是最多的。

目前,女性成为性暴力加害者的事件举报率正在逐渐增加。

——性相关意向不应该通过自己的猜测进行判断,而是必须获得对方的同意。

——一开始就为孩子解释性暴力的概念很难,所以我建议孩子的父母最好从“感觉训练”开始教起。

“感觉训练”是指一种不断询问孩子感觉是好是坏的对话方法。

在进行训练时,我们可以教孩子在感觉不好的时候应对的方法。

——不仅在性教育过程中,就算是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最好也使用“我们应该......”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使用“你不要......”的表达方式。

即要使用一种肯定模式的教育方式。

——要小心陌生人?不,认识的人更危险。

为了防止来自熟人的性暴力,或为了让孩子尽快将事情真相说出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亲近之人也不能未经自己的同意就肆意抚摸自己身体的事实。

父母要明白需要性教育的并不仅仅是孩子,而是所有的家人(学校老师)。

——任何被害者都不愿意以被害者的身份活着。

——最初制造伤害的是加害者,但杀死被害者的却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要极力阻止用嘴巴杀死被害者,或者对被害者见死不救的事情发生。

——男人的性冲动并非不可抑制。

导致性暴力发生的并不是男人的性冲动,而是男人们将攻击性的性行为默认为“男子汉的行为”的思考方式,以及助长这种氛围的社会风气。

——将被害者害成被害者的是加害者。

无论被害者表现出何种行为,只要承受了来自性暴力的伤害,那她就是被害者。

我们应该停止追究被害者的“被害者表现”的行为。

——加害者获得应有的惩罚固然重要,但通过举报,将被害者和加害者分离,从而防止被害者继续被伤害的事情更加重要。

与其因为害怕而躲避,还不如鼓起勇气直接举报加害者。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说,这才是真正有利于被害者的举措。

——性暴力的伤害是可以被治愈的。适当的心理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

——正如性暴力不是孩子的过错一样,它同样不是父母的过错。

性暴力的责任理应由加害者背负。

——假如性暴力是做出违背对方意愿的行为,那么性别暴力则包括了所有关系性别的区分和不平等。

——单方面地给女性施加负担同样属于性别暴力。

——“你是女孩(男孩),所以......”之类的表达方式也属于性别暴力。

——只要是人就属于拥有性意识的存在,所以对性抱有好奇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

——主体性高的孩子会爱惜自己身体原有的样子。

她们不会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的身体。

——能够对性进行沟通的心态会让我们的性变得更加健康和开朗。

——怀孕率低并不等于零怀孕率。计算排卵期的方法和体外射精一样,都无法称之为避孕。

——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更卫生,能起到预防性病或感染的作用。

——对于婚前是否守贞的问题,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重要的是自己愿不愿意,而不是教规或男朋友的要求。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判断,然后找一个同意这种观点的人交往。

——男性无论与多少个女孩交往都不会被称为“破鞋”。

或者说,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贬低、排斥男性的描述。

相反,交往次数越多的男孩,越被捧为有本事的男性。

然而不公平的是,交往次数多的女性却被视为“破鞋”。

遭遇性暴力的被害者往往也会被冠以这样的称呼。

这种描述也属于性暴力的一种。

(本书分享完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