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筑音眼里的国立师范学院(1938年的湖南师大)
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局势极度不稳,连一直很安静的周南女子学校也被敌机狂轰乱炸,学校被迫从长沙迁移到安化蓝田。六月底,周南女子学校从长沙正式搬迁到安化蓝田工作完毕,张筑音一直在这里躲避国名党的追寻,等着学校师生的到来。
而此时的廖学茂已经从周南女子学校毕业,就没有到蓝田来。不过,给张筑音写了一封书信,告知她准备去重庆。重庆,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更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地方。生在湖南,长在湖南的筑音不曾想过独自一人前去。或许,性格典雅文静的她注定了在烟火中独守一份寂寞和幽静,成就自己的世界。
七月份毕业,八月学校发毕业证。拿到毕业证的同学纷纷回家了,张筑音想多在学校图书馆里呆一阵子,可是学校已经有了入住的新生。对于她这个已经毕业的高中生,学校对她另眼相待,特意给她在宿舍区腾出了一间小房子,供她住宿。虽然只有小小的二十平方米,但是对于张筑音来说,已经足够奢侈了。隔壁住的是宿管林阿姨,也是湖南新化人。张筑音的高中三年,一直和林阿姨相处,彼此很熟悉,生活上也相互照应。对于学校的安排,张筑音很是感激。由于她是一个人单住,也就很自由,这一住就是二个多月。生活上她就在学校购买餐票,跟留校的老师一起在食堂吃。
九月,周南中学开学,廖静文读高三,必须要从长沙来到安化蓝田,廖学茂便让在蓝田的张筑音照顾自己的妹妹,使得廖静文和张筑音更是无话不说。周末时,张筑音便让廖静文和自己睡在一起,彼此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此时初秋的蓝田,绿树阴浓、柔云缭绕,着实让人有些疑惑。低吟浅唱,岁月的芬芳。踏着轻轻的脚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沐浴在阳光下。东瞧瞧,西望望,看到天边燃烧的晚霞,听一曲悠扬的清笛,好不惬意。南方偏僻的小角落,成了两个美丽女子的闺房。
没了学业任务的制约和捆绑,张筑音觉得从未有的轻松和自由,学校图书馆里的字字句句,牵扯着她日思夜想的世界,任凭时光在指尖滑落,她只想着书中率性而生的影,浪迹天涯。对于一个喜欢和文字说话的女子来说,风景由心而起,色彩由情而染。虽然时至初秋,没有杨花铺路的灵秀和秾李夭桃的艳媚,没有绚丽的杜鹃陪伴,没有蜂翻蝶舞的画面,但并不影响湘女飘逸的思绪。在看不到莺莺燕燕在云中穿梭,听不到帘外悦耳的啼啭,张筑音依旧怀着透明的情怀在繁忙的知了和萤火虫之间留恋。
在蓝田的日子,两所学校的图书馆成了陪伴张筑音最好的伙伴,也是她生活的重点。
一本《资治通鉴》就是一种诱惑,让她深深的眷恋。那千百年来的烽烟,宛如一部部话剧,在脑海随时间而翻滚。她震惊,原来书本里有那么多载入史册的真实故事,看到他们的人生点滴,张筑音越看越想知道,越想知道越想看。从未有的强烈求知欲促使她成为简陋图书馆的固定住户,让她体会到人生初见的妙曼和惊艳,陌上斑斓。
周南女子学校前有一池碧绿的荷,到了夏天,粉红娇嫩的花,微风过处,妙不可言。
这个夏天,张筑音独自住在学校,常常在池塘前漫步。时而凝视,时而伫立,花的娇美在浓绿中留下一抹抹嫣红,回暖了一城的孤寂。书海里的盛世年华,一点,一点,缠绕在枕边,洗涤心灵的尘埃,也温暖了她的岁月。一个一个深沉的夜,一本一本厚重的书,装点了平淡的日子,给张筑音的梦增添了几分温暖。
一个人的日子,总是有一个人日子的清淡和沉静。张筑音喜欢这种心境,也喜欢这样的状态,她更喜欢有书香的地方。如若说真有天堂,她想,那应该和图书馆差不多吧。独自在安化蓝田湖畔漫步,带着几分不在意,目光时不时停留在还泛着浓浓绿意的柳枝上,微风轻拂,柳条柔美的飘动,恰似她长长的青丝,在绚丽的阳光中,显得有几分的温婉。或许,她已经深深的恋上了风轻云淡的蓝田特有的宁静。而此时她觉得自己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和内心对孤独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强。
她一时沉醉,忘了回家。远在新化的家人有些着急,该回家的人未归,派大哥张光钱来看她。大哥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已经组成了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选址就在这里,意味着蓝田镇将有一所新的大学(国立师范学院)诞生。此消息是张光钱好友曾毅夫透露的。即湖南教育厅督导所言,必不假。更让人振奋的是听说这所大学的校长可能是大名鼎鼎的廖世承先生,而且江苏无锡钱基博先生也会应邀前来蓝田。
听到这样的事情,筑音觉得踏实。她这份来自心底的踏实潜在注定了她一生的绚丽传奇必将和这所大学里的人分不开。而她却让很多文人墨客对于湖南,更是深深深的眷恋。当然,她不知道,从一九三八年她所在的周南女子学校迁来开始,陆续迁来长郡中学、明德中学、省立一中、湖南一师等学校,平静而古老的蓝田成为了文化聚集之地。
十月十九日上午,大哥张光钱和曾毅夫相约去国立师范学院看看,因今日学校图书管理员休假,张筑音只能呆在宿舍。哥哥来约她也出去走走。带着几分好奇和倾慕的心情,张筑音跟着去了。
刚走到在蓝田光明山的李园大门门边,看见一个高大魁梧的年轻人急匆匆走出来,大哥笑着连忙走上去,她没想到,原来负责湖南教育厅事务的曾校长居然这般年轻。而曾毅夫看见她却拍着张光钱的肩膀说,真没想到你着大大咧咧的人还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妹妹。他们边说边踏进了李园。
曾毅夫说他们十月十日才接受李园房屋进行修整和油漆,并在光明山上开始建教室和其他设施。
张筑音听人说过李园,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豪宅,一个巨大的古宅,风景优美,安静偏僻。只是一直未曾进去。今日听曾毅夫说才知道原来“李园”庄主李云龙先生热心教育,愿意将“李园”百间房屋和百亩地腾出办学,所以国立师范学院建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走进传说中的李园,张筑音惊呆了。
推开朱红色的李园大门,迈进园林,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竹子,芬芳绚丽的园圃。一条宽阔的青石小路蜿蜒向前,一座清新婉约的花池,假山流水。大路两边是高大的树木,浓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好似撑开的绿伞,让人在树下行走感觉清爽舒畅。顺着大路往前,是一排排古里古香的房屋,收拾得很整洁。长方形木质窗上,雕刻精致的花纹。每间房子前的长廊里都有暗红色的圆形柱子,漆油已出现腐蚀,但错落有致。安静的院落境象空濛幽丽,更像是远离俗世的江南花园。
穿过庭院,迈上石阶,再进数步,渐向北边,是百竿翠竹。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竹叶,如同细雨般洒落在竹林里,映出叶片翩然的舞姿。透过竹林的缝隙,可以看见深处有玲珑精致的小亭对称地围绕。沿着清秀玲珑的石板桥,清幽秀丽的竹林里有一个人工湖,在低矮的柳树之间,湖上有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风一吹,湖面荡漾着轻柔的涟漪,让人心神荡漾。后面是一座山,绿树成阴,自然建筑依山而立,垣墙粉白,松柏青翠,简练雅致,相映成趣。
好一个雅致的院落,张筑音沉醉在李园的幽静和古朴。那不是一座庄园啊,那是一座美艳的城市。由于学校是借租在李园,所以这里环境比周南女子学校稍微好一些,且不说树木花草,就但看宅院,就比周南规模大得多。
院子南边一长排平房门开和窗都打开着,有三四个人正在打扫卫生。门前堆放着很多木质架子,听说这就是准备做学校教室用的。平房后不远处,还有一些低矮的房子,是土墙做的。曾毅夫说,廖校长准备把这做教师宿舍。教室前宽敞的空地做学校操场,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课余在这里活动活动。
张筑音走过草地,来到一间教室前,教室里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工人们正忙着搬放课桌椅。一张讲台,一个新刷油漆的黑板,宽敞的教室内,阳光透过窗子射进来,整个教室可照的通亮。看着一张张没有油漆的课桌,散发出清新的味道。张筑音忍不住长叹。如若她也可以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写字,那该多好啊。
每天清晨,推开窗户,看白雾笼罩整个校园,美丽的蝴蝶在校园里翩翩起舞,听鸟儿清脆的啼鸣,周围是那么宁静。吃过早餐和同学们一起走到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课余一起在翠绿欲滴的树下说笑,朗朗的读书声在院子上空回荡,黄昏时漫步在静静的校园,看夕阳映红了教室的窗,分外的亮丽……那应该是多么温馨而美丽的画面啊!
从李园回来,张筑音满脑袋想的是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那长排教室。夜晚,她有事没事开始去李园转转,哪怕只是在李园门外看看,她都觉得是一种幸福。国立师范学院在她的注视下,一天天的建起,一天天的变样。她看着一个空荡的大宅子慢慢的成为高等学院,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学生从远而来,成为这里的一员。教室里传出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校园里热闹了起来。
————摘自《回眸一笑你倾城——才女张筑音和她的民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