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今日看点

年轻人越来越穷,这是一个敏锐选择重于循规努力的时代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844人  商之浔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人说,最年轻的90后一代,已经逐渐迎来了中年危机,他们自诩为年轻的资本,如今却已经不再熠熠生辉,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我们这些95后的身上,骄傲而又脆弱的自尊心,不允许外界一切有悖于自己认知的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正是因为太过年轻,好像稍稍一碰就显得惊天动地。

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当残酷的就业率数据一次又一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啃老族一遍又一遍被世人唾弃的时候,我们应该警醒,为什么我们明明接受着最为先进的教育,却往往以穷困潦倒的姿态草草过完这一生,这是一个社会性话题,当然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这篇文章的原型来自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中的一篇社科类文章,名叫《年轻人越来越穷,这是一个选择重于努力的时代》

当时在英语老师的推荐下看了中文的译版,上面的数据的确让我看的触目惊心。这几天又收听了万维刚老师在《精英日课》专栏中的《论二十层床垫的敏感度》,自觉和《经济学人》中的文章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在此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将个人看法与您分享。

在原稿文章中,作者开篇就讲了如今的资产回报率大于劳动回报率这一现实,作者指出,2005年的时候,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是城镇职工月薪的104%,短短十年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只占到城镇职工工资的83%,而具体的月薪数额则是从10年前的4467元,一降到2015年的3694元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上个世纪中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而被人们唤为新世纪‘失落的阶层’一族,经济学家说道,如果把毕业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那么年轻人的确越来越穷了。

数据看到这里,让我们简单的梳理一下以上的内容,简言之即为,虽然在日渐完善的教育体制下所诞生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附加在大学生身上的人力资本却越来越少,我们非但不能成为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点,反而逐渐被划分为‘拖后腿的一族’。

而年轻人之所以越来越穷的原因,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中国正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谈到:

‘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食利阶层,即那些拥有不动产,股票,有价证券,票据,仅仅靠利息,股息,地租就能获得稳定的甚至不断扩大的现金流的人’,这些食利者的财富大多数是拜宽松货币所赐,换句话说,他们赶上了泡沫的盛宴。’

年轻人正是因为缺少这种硬性通货,所以在创造财富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毫无疑问的跌进了 ‘人赚钱难,钱赚钱易’的漩涡里,当然上述情况在富二代的身上并不存在。

大部分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看到上述数据时,大都已经成了泄气的皮球,接而放弃自己,等待自己烂在社会的底层里,但我相信看到这里的你绝不是这种甘于平凡的人,正如题目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敏锐选择重于循规努力的时代,究竟敏感度有没有适合年轻人的版本,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

敏感度有多重要?

1.

人情关系的润滑剂

我之前看过500强之一的麦肯锡公司所出版的一本谈及情商重要性的书,当时恰好我正处于大一第二学期苦闷彷徨的阶段,那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不少的指导与安慰,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麦肯锡之所以能成为500强企业之一,就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空洞煽情的鸡汤文。

的确,情商在人际交往中的确太为重要,我们可以没有通晓把家的学识,但若是缺乏一定的情商,就等于亲手把自己逼到悬崖边。

那么由情商引申出的敏感度,应该就属于更靠近方法论的词汇。举个例子,假如三五同学相聚在一起,某个人跟其他的人开了一个情理之中的玩笑,其他人听完都能明白其中的调侃之意并无恶意,偏偏就有一人上纲上线的跟自己较起真来,惹得大家都十分尴尬不已,最后搞的不欢而散。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知,没有对人际关系一点就通的敏感度,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榆木疙瘩,不解人间风情。

在麦肯锡的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在他们公司,沟通能力属于首肯因素,假如客户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结果自己反应不过来,很容易给客户留下一种该公司呆板苛刻的印象,自然这场交易就会土崩瓦解。

2.

学术高度的奠基石

我曾和某师范大学一位攻读物理学的同学交流过,她跟我说她们硕士老师招收学生时,都会从自己在本科阶段所带学生中敏锐度极强的学生挑选,有些同学虽然笔试成绩十分突出,但是因为导师熟悉这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的操作并不具有多么高的天赋,需要导师或助手不断地提醒再提醒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所以纵使成绩再好,也只能止步于本科学历。

其实不止于物理这种理科类专业,现在的文史哲同样也要求学生有相当专业的敏感度,讲到这里,十分遗憾的说,虽然我是文科类学生,但我的文史哲敏感度几近为零,相比于感性思维,我的理性思维或许更占优势。

如何培养敏感度

1.

清晰概念,着手小事

在说此之前,我必须很直接的告诉各位,敏感度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日久天长的观察与磨炼。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当时在实验班就读,有好多别班的同学问我如何学习数学,是不是实验班有什么秘籍,对于这类问题,我直接的回答就是:概念就是最好的解题法。

实验班的学生也是人,并不是说老师有什么独门秘籍,然后把门一关,一通加工我们就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的高中老师十分重视对我们基本概念的考察,他曾告诉我们:‘定义就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只有不断的揣测定义,然后把一点一点的知识抠下来,我们才能谈更高阶的方法。

当概念一旦明确,才能对解题法中的联系有最基本的认识,弄通了其中具体的逻辑联系,我们的敏感度就会成倍的增加。

2.

分清主次,找准定位

万维刚老师在《精英日课》中提到过:‘培养敏感度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要学会忽略,只对重要的事情敏感,而不对某些人敏感。’

因为当一个人对某个人过分敏感时,就会陷入玻璃心的魔怔中,别人稍稍出门时关门的声音大了些,或者跟自己说话时一时没有及时回答,就会开始敏感的想象是不是对方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久而久之会养成多疑的性格,和这样的人交往,不仅敏感的人会瞻前顾后,另外一个人也会显得很累。

所以在平时时,我们要对必须要较真的事情较真,而不是一通包揽,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要投入十二万分的精力。

比如听到别人说自己所做的PPT立意不够明确,给人太过累赘的感觉,正确的做法是赶紧打开PPT检查自己的问题,如果真如他人所言,要想尽各种方法去改正,只有蠢材才会执着于谁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然后像个侦探的一样的对周围的人疑神疑鬼,这样的人,不仅最后的工作收效一般,而且也会丢失原来最为亲密的人。

3.

关注最新,保持新鲜

最近两会占据了新闻的主版面,不知道你是否对这些时事热点也持续关注呢。除了一些国内外的大事,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所修领域的最新动态,不要成为和别人交流中的sorry先生,不管别人和自己谈什么,自己都是一副茫然无知的表情,这样是很容易被边缘化。

我们最终要达到什么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一直提倡的是,敏锐选择重于循规努力,联想万言书的例子已经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味的埋头苦干,缺少对工作效率的敏感度,终将得到残忍的结果,谁都没有足够的胆量以身试法。

既然现在我们羽翼未丰,不如先保持沉默,有时候察言观色也是一门难度level极高的课程。

等到我们的能力终于能经得起世人的考验,等到我们的敏感度终于达到见微知著的境界,那么恭喜我们,在这门敏感度学的课程中,我们终于完满毕业,这样的人才才能称得上普适性人才,放到哪个领域都会有极强的接受性,何愁怀才不遇?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一句话,掌握敏锐的选择比傻傻的埋头苦干会赢得更多先机,拒绝和社会接触的人也终会被社会唾弃,做好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救世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