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17人  幸福就是刚刚好

与孩子沟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你想和孩子沟通,说出来的可能是,你现在这样,将来可咋办呀?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孩子说,我和你有代沟,没办法和你沟通。或者直接说,我现在在叛逆期就这样,没啥好聊的。是不是很郁闷。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而不自知,情绪对抗几乎都是语言暴力长期浸泡的结果,青春期的沟通问题大抵如此。

一位妈妈对儿子说,我看见你的袜子两只在书房桌子底下还有几只在客厅。我感觉不高兴,因为我喜欢整洁。你能不能把它们收拾到洗衣机里?
这样说话,孩子想不听都难。因为这位妈妈使用的是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的非暴力来取自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用于解决冷暴力或者语言暴力对人们造成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真的有这样神奇的效果?那我们能不能学到?下面,一句句来分析您和孩子沟通时与这位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

“我看见……”,这位妈妈说的是事实,而且不带评价。要是我看见这种情况,脱口而出的可能是“你怎么又把袜子到处乱扔啊,东一只,西一只的!”这哪里是看见的事实啊,直接就是批评了,而且用了“又”字,好像把以前的怨气一起带了出来,这位妈妈是用自己不带评判的观察说出了事实,所以第一步是,不带偏见的观察。我们说,对孩子最好的是不带诱惑的深情,用客观的观察代替评论正是这种深情的表达方式。
“我感觉……”这是表达出妈妈的感受,我们很多时候会表达出情绪,而坏情绪的传递会造成“踢猫效应”,用感受代替情绪。在人生的五大憾事里有一条就是没有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表达感受,不掺杂其他的东西。
“因为我喜欢整洁”,这句话明确的表达出妈妈的需要,非常明确的权威期待,父母对孩子是天然的权威,孩子爱整洁的观念和好习惯,也许就来自于“妈妈喜欢整洁”这句话,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的引导。第三步是表达正确的需要。
“能不能把它们……”,是清晰具体的请求,沟通的最后要达成目标,没有目标的沟通是浪费时间,要求尽量具体准确,这就是第四部--请求。
通过观察(看见,孩子需要看见,不管是他的努力还是他的行为)、感受(父母谈感受不是软弱,是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父母的感觉)、需要(了解自己的需要通过内省,理解别人的需求可以知道行为背后的好处),请求(明确的请求可以提高效率)。
有一位女士请求她丈夫“不要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要多花在陪伴自己和孩子上),过了两天她的丈夫告诉她,自己报了一个高尔夫训练班!请求说“不干什么”不如“明确的提出干什么”。

通过前面的分析知道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要勤加练习才会感悟其中的乐趣。如果你有元认知能力就更好了。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