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旅程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9期“简”专题活动。
陈皮树
一周前政府公众号出了则新闻,周末陈皮文化节,地点在江边沙洲乡的河洲村。
周日无事,遂决定去赶赶热闹。高德地图河洲村离我家只有十三公里,早饭后打开导航却显示二十六公里。心里纳闷,再细看路线图,原来是过了大桥再返回去十多公里,所以是双倍直线路程。我骑着摩托车,十四五度的气温,四级大风,穿过薄绒外套吹透吹凉了心,渐渐地有些失望上来。
很快到了这个赣江大堤边的小村庄,会场就设在橘树园,一只橙色大橘子气囊摆在路口,进去搭了个台子,约三米宽的青砖路一路逶迤向里,两侧彩旗飘飘,园里绿油油的柑橘树正是开花时节。乳白厚实的花瓣展开来,中央立起鹅黄色的花萼,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芭蕾舞者。嗅一嗅,不见清香,只闻甘苦。原来花香也是一样,自古瓜儿苦后甜。
文化节看点不多,非遗漆扇,猜猜中药材,品一品沙洲和陈皮的历史,尝一尝陈皮茶、陈皮糕。一条小街展卖药材、特产,去晚了半个多小时,人都散得差不多了。
陈皮,柑橘果皮经晾晒、炮制而成。据《药典》中以陈皮为原的中成药多达170种,占总方剂数量的20%。陈皮中富含的陈皮苷、川橙皮素、橘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功效,能够抑制肿瘤,保护心血管。沙洲乡种植柑橘的历史要追溯到1700年前,红桔品种”大红袍“用于鲜食,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口前苏联;而剥皮制药的“樟头红”,药效可媲美行业标杆—广东新会陈皮。
漫步河畔小路,新农村建设将老旧陈史的印迹冲刷得干干净净。沿街“业绩墙”展示河洲村街道改造前后对比,模糊的照片依稀可找到些历史。两层小楼的陈皮文化馆,又叫沙洲乡乡贤馆,据说以前是供销社,外墙已刷得崭新一片,面目全非。唯一的老旧实物是馆内收罗过来的老式木桶和老式纺车部件;还有一些上年份的物件,是供销社前被搀扶着的,颤颤巍巍,浑浊眼里闪着微光的老人们。哦,还有林地里郁郁葱葱、镶满白钻的柑橘林,据说都有二十以上的年岁。河堤上阳光很烈,从东边刮过来的风很清很大,堤坝上彩旗猎猎作响,将我的思绪吹向那并不久远的从前。
我这人向来喜静不爱动,如今出门的理由也只是寻找素材。沙洲乡尽管只隔了十三公里,但因为有条长江挡道,所以我直到参加工作才知道这里,还是因为班里有个电焊王师傅,他是河洲乡的。
王师傅身高一米八,国字脸,体壮腰圆,两三百斤的电焊机扛起来风一样走,我们这些青皮后生,虾米似的蜷着腰,两只手死命撑着杠子,还是被那些铁疙瘩压得发红发疼,想着往前再挪两步肩胛骨都要碎八块了。王师傅劲大饭量也大,焊起缝来速度超快。别人两小时堆完的工作量,他一个多钟头就洒脱地把焊钳一扔,扬起头藐视一切,有手艺,自然拽得很。老王一礼拜回去一次,直到退休时还是那辆三八大杠,每次回来都驮了几袋榨菜过来卖,精力充沛。一次他和我们讲荤段子,你们年轻人吃又吃得少,干又干不动,就连做那活儿也不行,我像你们三十来岁,一天没个两三次,饭都不想吃了,现在回想起来,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他说的一定是事实。再后来,人高马大壮如牛的老王师傅,退休没多久就中风了,救过来只能躺在柴草间过活,昔日滚圆的胳膊大腿,骨瘦如柴,全身只有眼睛能动,不到两年就走了。我们这些徒弟看过他几次,都挺悲伤嗟叹,想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也经不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咒语,何况还不到三十年。岁月会杀人啦。
陈皮的记忆不多,可说起红桔,我们这帮七零后的童年印象深刻,难以想象那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水果。每年出口苏联几百吨,原来老大哥和我们一样物资匮乏。而今满大街都是赵一鸣、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品类繁多,滋味百全,让你挑不胜挑。选择多了,反而觉得贫乏和焦虑。我们的幼年,是贫瘠的世界,饥饿的时节,不过再缺乏也有一股温暖清流淌进心里。那时没南丰蜜桔,也没脐橙、耙耙柑、沃柑……只有红通通、喜庆的酸甜带籽的小红桔。
比起红桔的味道,更能留住我们回忆的是桔子皮,不是吃的桔子皮,而是玩的。清空的圆珠笔芯塑料管,顶端插进桔子皮,压进一截桔子皮;然后在芯管尾部再压一截,竹签插进管芯,利用压强将端部的桔子皮柱,“啵”一声,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这是课间休息小孩子最乐意的游戏。
我们的小学校离家三公里,步行要半个多小时。路途会由于各式各样的耽搁而延长,最通常的就是馋东西。路上家属区门边就有个小卖部,不管买还是不买,都是要驻足的。小卖部文具很少,吃的东西居多,几十年后齿颊生津的记忆,有软软蔫蔫、糯糯的“如意条”,有酸酸的“酸梅粉”,辣味十足的红姜片,最美味最铭刻在心的是“什锦菜”。什锦,是榨菜丝、萝卜条、泡椒,又咸又辣又酸,一角钱卖,两角钱也卖。我们踮起脚尖,扒在陈旧的木头柜台沿,仰着头急切地盯着胖大婶,看她麻利地将草纸折个菱角,搂出一双大筷子,叉多叉少,放进菱角深处,然后喜滋滋地捧过来,不管多脏的小手,一丝丝捻进小嘴,嘴边颊侧都涂满红红的口水、浆水和作料。
几十年后乡贤馆前面的小吃摊,熙熙攘攘的年轻人,同样也吃得满嘴满颊。
最近政府都推广起乡村经济来了。年后临近元山镇的山货节,上个月永宁镇的油菜花节,千亩绿黄,蜂舞人涌,特色满满,吸引了远近城乡的不少眼球。这两年接触到一些九零后乡村干部,三十不到,年纪轻轻就担当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伯伯的父母官,真的很不容易。作为领头人,乡村干部的包容心要更广,气度要更非凡,要有敢想敢干从容不迫的气魄和决断,很不容易。
河堤上斑斑驳驳却绿意葱茏的老樟树,粗壮的腰身,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堤外涨满的江流,碧蓝澈绿,滚滚向前。再往上去十里路,就是自来水公司的取水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短途的旅行,充满了思念和回想,那经久不散、令人迷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