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读读书原创文字集

可悲可叹的过往——读《白鹿原》有感

2017-05-24  本文已影响90人  坞笛

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了《白鹿原》,一个原上的两个家族,两个家族几代人的兴衰史,爱国也讲过这是一部“民族秘史”。想谈谈人物,陈忠实这部长达五十万字的小说里刻画的人物众多,而且个性非常鲜明,但怎么说呢,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不能单用正邪、好坏来判断。

那就先从白嘉轩说起吧,他是白鹿原上的一族之长,善良本分,勤劳吃苦,恪守族规,明白事理,有一套智慧的处世哲学,看破不说破,本本分分操持着自己的家业“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他还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身傲骨、气节,能为民舍生取义,是一族人的行为榜样,以德报怨,对黑娃对鹿子霖;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太过倔强执拗,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就拿白孝文和田小娥事暴露之后,白嘉轩狠狠惩罚了儿子,这还不够,分家、把儿子赶走,饥荒来临,就算当时白孝文快要处于饿死的境地也不搭救,在我看来确实是有些苛刻了。我不觉得族规有错,犯错就是要惩治,要杀鸡儆猴,但白孝文其实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连小娥都说白孝文是干不了坏事的人,可白嘉轩始终都没有给白孝文一个机会,以致后来孝文的直接堕落,要不是那一碗玩笑的“舍饭”,白孝文可能早就成了与雪地融为一体的白骨了吧。没有实实在在的好人,白嘉轩也是一样,都说他搭救鹿子霖是一种以德报怨的举措,但是书中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他几乎立即可以想见鹿子霖在狱中得悉他搭救自己时该会是怎样一种心态,难道鹿子霖还会继续得意于自己在孝文身上的杰作吗?对心术不正的人难道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心理征服办法吗?让所有人都看看,真正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待人律己的”,不可否认白的以德报怨的伟大,但这句话总让我觉得这是一种更能羞辱人的报复手段.....

白孝文,白嘉轩的大儿子,看到最后,真真是让我最鄙视的一个人。起初以为他是好人,一族之长,经过和田小娥的事情到父亲分家、见死不救的导火索,再加上被鹿子霖教唆败光家底,直接堕落。遇到饥荒投靠父母不成,就卖出家里的田地,也不曾想过硬气起来靠自己养活家里人。他心胸狭窄,出卖朋友,最后黑娃杀害游击队员的罪名都是他提供的,但是最后他却做成了解放后第一任县长,他陷害过多少人,有多少心眼,真是讽刺。所以说,书中说白孝文做上县长就是靠着那块福地的荫佑,这真的是荫佑吗?我倒觉得这是陈忠实先生的讽刺之语。这样的荫佑,如果白嘉轩知道个中原委,如此卑劣小人,估计他也宁愿不要。

白灵,白鹿精灵,一个先进的女性,不缠足要剪发,毅然决然地投身自己的信仰。最初与兆海相恋,命运的捉弄让灵灵和兆海无法走在一起却阴差阳错地和鹿兆鹏好了,这是信仰的力量?不禁让我想起了《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江华,对革命的信仰的爱超越了人之爱情。同样对白灵和兆鹏的这份爱情我持有怀疑态度,我认为就是在无助情况下的短暂依靠。原本我觉得白灵这个人是完美的,充满灵气,敢于对抗有着一股劲儿,但自从她和鹿兆鹏在一起,那些她曾对兆海的温柔和誓言都成了莫大的讽刺,我也为兆海的一厢情愿感到惋惜和不值。虽说她有追求自己爱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预兆突如其来的“移情”让我措手不及。但她的死让人痛心,当时的共产党内部的肃反对人的不信任让人心寒,陈忠实先生这段的描写也是为了抨击当时丑恶的现实。

鹿子霖,他的坏说不尽,暗地里的阴险狡诈,为了与白嘉轩争权,千方百计想要毁了白家,看白家的笑话,孝文可以算是一个牺牲品,小娥亦如是。认了无数干亲只为满足他的生理欲望,认准小娥对黑娃的情对小娥说要睡着说。和田福贤干尽丧尽天良的事情,处处算计别人,最后落到疯死的下场,连媳妇也不管他,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鹿兆鹏,是一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为了他的理想信念到处奔走,不惜牺牲,对他印象不是很多,神神秘秘的,全书好像都在逃难的过程中,最后却又能侥幸逃脱,但总是觉得他有些不厚道,抢了弟弟的媳妇还要弟弟帮着护送。但是感觉鹿兆鹏作为一个共产党好像毛病有点多,说不好听有些不择手段,到现在我都没搞清大拇指是不是鹿兆鹏为了断黑娃后路而毒死的,反正还有类似一些不好的情节,也不知道陈忠实先生是不是有什么偏见....也不能瞎说。

鹿兆海,他可能是我全书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对白灵的爱令人动容,犹记得他在临去中条山的前夕他对朱先生说的那段话:“我一直装在内衣口袋带着。我也从来没给任何人说过这个铜元的事。”鹿兆海平静地说,“我要上战场了。我怕这铜子落到鬼子手里就污脏咧……”说着就又把铜元递过去。真的令我感动了,还有交托给朱先生的倭寇的四十三撮头发...还有护送白灵时那脸颊上的亲吻,对白灵说会恪守诺言终身不娶,纵使哥哥不厚道,纵使白灵抛弃了他,他也没有责怪。虽然他最后和一位不知名的女子成婚,我想也是出于对白灵的太深的爱啊,因为那女子和白灵很像,也出于他的对家庭的责任,想给鹿家留后。陈忠实先生给兆海平时生活的笔墨不多,却花了不少在他的葬礼上,兆海也有着自己的信仰,笃定国民党,他想杀寇报国,可是他所投的党派给了他什么?最后悲剧地死在同胞的手里。悲!痛!怒!

黑娃,作者赋予了他复杂的个性,并没有给他设置一条路走到黑的结局,而是给了他人生的岔路。黑娃本质上是一个老实的人,虽然从小就不愿意读书,后来没有走正路,受了小娥的引诱离家自立门户,但有了小娥以后每天外出挣钱,养家。经过一系列变故,小娥死了,入了共产党,又阴差阳错变成了土匪。他有仇必报敢爱敢恨,为了给小娥报仇打死了鹿子霖他爸,打折了白嘉轩的腰。但谁也没想到所有人眼里是败家子的他会浪子回头,他为了媳妇戒掉大烟,在炮筒上被捆绑了整整五天五夜,汤水未进;改过自新,拜师大儒,是朱先生心中唯一承认的真正践行“学为好人”的弟子。黑娃一生中奉行的准则就是“从不负人”,对小娥如此,对大拇指如此,对张团长也如此,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白孝文这个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这真是对正义的颠覆,可悲可叹!

鹿三,是一个普通的长工,是一个小人物,一生勤勤恳恳对待主家,帮过白嘉轩干过大事,本来感想中是没写他的,但是看到一个朋友的评论写的特别好:鹿三一个老实的好人,做不了坏事,唯一做的坏事让他一辈子心累愧疚(杀田小娥)。唉...

田小娥,人人都说她是荡妇,我同情她,我心疼她,在那样一个社会女性不过就是一个牺牲品。她被迫嫁给郭举人,还被强迫做那样没有人性的事情,好不容易遇见了黑娃能够好好过一辈子,却没成想被鹿子霖以黑娃威胁贡献自己给他睡,又成了鹿子霖的棋子送给白孝文,最后被鹿三杀死落得曝尸床上的结局。可是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小娥是善良的,她做着自己的事情,爱该爱的人。我无意于为小娥正名将她说成完美之人,但是在我看来田小娥的行为大部分是一种无奈,是当时社会下的无可奈何,是的,有人会说她有选择权,她可以以死相抗来证明她的气节,证明她对黑娃真诚的爱,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呢?这也不过是她想要活下去的选择罢了。她本来无意去害别人,甚至在表面勾引白孝文成功实际“通奸”未果,白孝文被族规处置下,她还带着那么一些愧疚与不忍。后来的她被害死,害得白鹿原上瘟疫横行,害死了无数生灵,田小娥化作的恶灵可能才是一种对以前积蓄已久的反叛、愤恨,陈忠实先生正是想借田小娥来书写封建社会下女人的悲惨地位和命运。

最后一位,朱先生。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大儒,有着“世事洞明”的眼光和学识,仿佛能预料到一切事情,连身后事也算得一清二楚。他历经国事,能够看透一切,正直睿智,在乱世中静心为学,撰写县志,但他不是一个没有民族的人,最后他带领一众人宣念抗日宣言,满怀热血同仇敌忾。如黑娃给他的挽联上所写: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而他死后被红卫兵掘墓,墓里有这样几句话“天作孽犹可违 ,人作孽不可活”“折腾到何日为止”,这些真是莫大的笑话。相信朱先生肯定不是神人,只是作者的借口讥讽罢了。

最后,白嘉轩佝偻着背看着鹿子霖疯了,白孝文当上了县长,白灵死了,仙草死了,白孝武、白孝义还在;鹿子霖疯了死了,鹿兆鹏失踪了,鹿兆海死了……两家的恩怨以此终结......那块白鹿福地究竟是福还是祸?

白鹿原上的这些事,这些浩劫,也像是过去时代整个社会的缩影,从清亡,复辟,民国,国共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土改、文革...陈忠实先生是在书写过去,书写罪恶,书写教训。有些事情没有发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白孝文这种行迹卑劣,肮脏无耻的人能活得这么舒坦,可能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所造就的吧,也许不是不报日子未到,大概白孝文会在文革的时候被搞死吧,只是先生没写。而有些事情本不该发生,就像书中那段抗日战争一样,日本人从来不曾在白鹿原上出现过,白鹿原从始至终的浩劫都源于国人自身.....

陈忠实先生笔下白鹿原上的那些事可悲可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不敢想象那就是曾经生活在大地上人们的酸甜苦辣啊,那些悲痛的过往、可笑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白鹿原不会再有,世上也再无陈忠实,该怎样面对未来?以史为鉴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