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友广场

当下社会中,如何在思维和行动中找到平衡点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鲁莽书生

字数1006,阅读2分钟

1

干什么都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

解决问题也是如此,并不是你能够考虑周全,面面俱到了就是最好的。

想明白了再去做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就拿摆摊卖水果这个例子来说。

你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以前并没有这个经验,那你也没办法知道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

你不知道摆摊还要去申请摊位,不知道摆摊还有时间段限制。

不知道的方面就让你无法考虑周全。

你也不知道在顺利出摊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又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情况。

倘若你还是按照摆摊之前的思维,那你遇到新的问题了,可能就不得不停下来了。那你之前的思虑周全于此时不是无益吗?

所以实际说明了你应该做准备,然后停止过多的思考,一旦决定了,那就根据事情的规律和逻辑去应对实际不断出现的情况。

2

研究学习新技能,培养能力也是如此。

想得太深,钻研得太深往往就会陷入死胡同,因为走到底了,钻进太深的巷子里面,反而失去了开阔眼界,错过了大道。

技能能力的养成,是要练习的,是要上手的,这要求你能够反复练习。

而你也不能练习得太过深入,反而忘记了反思改进进步,有的人在思考上容易冒失突进,在行动上也狂飙猛进。

以前我在流水线工作的时候,看到很多年纪比较大的工人,他们做事已经固化了,动作和方法都是很老套的。

他们的练习甚至已经练出来肌肉记忆。

但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来很多处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去教他们,他们反而学不会更好的方式方法,他们的“深度练习”已经将他们的思维和做事风格都固化下来了。

练习得太细致,反而失去灵性了。

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是有度的,你要把它们掌握在一个范围内,不能让其超出你所能控制的范围,否则反而好事变坏了。

3

一开始的发心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让行动和结果与设想与思考同步起来,行动的热情和动力就会空耗在完善思维,完善方法当中,精力和时间就在空转,最后反而一场空。

认知太多,太深也不是好的。

要将一件事给定义下来,首先就是需要给其圈定一个范围。

要将思维里的想法希望给落实下来,首先也是要将想法和希望具现化,它们得找到载体,得有一个可视化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监视目标的进度情况,从而相应地做出反馈,这正是想法和做法的结合——想做这件事,这件事正在做。

从可视化上去进步,而不是构建一个完美的幻想世界,这于解决实际事务无益。

4

信息太多,选择太多也不是好的。

太多,则说明达到了我们分析理解的顶点。

与其让CPU超负荷运载,不如留有余地,全力高效地将一个程序运转起来。

将空转的想法停止下来,让思维的发散有个限度,一旦发现思维的着落点找不到实际物体的对照那就不应该继续发散下去。

让热血不那么热,让目标不那么大,让想法不那么好,让行动快速落实。

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一下。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