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为教育“提速赋能”
(二十大、人民日报、抖音热点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教育事业正阔步前行。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字一句,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殷殷期望。
马云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明确提到: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智慧是一种体验。机器将会取代过去两百年来很多的技术和科技,未来的一百年将是智慧的时代,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这就迫切要求各个国家,地区,以及每个家庭高度关注未来孩子的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关乎千家万户。而公平与质量是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期待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也让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人工智能支撑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推动教育更加公平、开放。但“数字鸿沟”可能将部分学生排除在智能教育之外,数据收集、使用、分析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较为滞后……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是需要回答好的课题。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特殊性,人脸识别广泛应用,就会衍生过度使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存储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
着眼未来,应携手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人机协作如何更聪明,人机对话如何更友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长期课题。一方面,技术应服务育人,在让其“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坚持教师“传道”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人也要理解、善用技术,努力提升信息应用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好辅助教学。教育是动态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把握教育规律、用好技术手段、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才能更好赋能教育现代化,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