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曾经的PRESSone自媒之家

这十几年来,我没有抓到的内容平台红利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12人  刘娟娟

1、

我这几天在体验一些基于区块链的内容平台和社交网站。感觉还挺好玩的。好玩的地方在于:

1)看看各个项目的自身定位,产品进展,并体验下,并寻找一个古典互联网的对标物;充满新奇、 探索与恍然大悟,或者产生某些想法。

2)尝试去思考pressone与这些项目/社区的关联与差异。

刚才有一个闪念,即,我过去上网的这十几年,居然我也曾亲历多个内容平台的早期红利,只是当时并不懂,没有抓住。

那么就掰着手指头,挨个说一说吧。

2、

我遇到的第一个所谓红利,是我大二的时候罢。

那个寒假,我没有回家,而是在寝室搓着手,研究如何申请网易免费的服务器资源开通自己的个人网站,研究如何改写html脚本来让自己的网站更好看。

那个时候,我喜欢的作者之一就是落落。她的网站就是基于网易的免费服务器架设的。她网站背影音乐是dying in the sun,我一直很喜欢。

那年,网易提供免费服务器资源突然就停了。我开设个人免费网站就不了了之。不过那时候所谓个人网站只是基于网易域名的子域名,并非独立域名。但如同懂一些知识,是可以自己再绑定一个独立域名的。

我也尝试去理解域名是什么,服务器是什么,如何免费申请或低价购买。我注册了一些域名网站和服务器租用网站。然后吭哧吭哧折腾。同时期,也有很多程序员或懂些程序的人自己架设服务器。作为一个连学费都要申请国家补助的穷学生,我自然是花不起这个钱的。

那时候很流行在各自的网站或博客或主页上添加友情链接。那时候我没有自己的电脑,自然也称不上浏览器保存。

作为一个大一才开始摸电脑并学会打字的人,以上充满了困难,但又太好玩了。我终于……在以上探索过程中,探索到了一些其它的内容网站。

3、

时间先后顺序已经有些淡忘了。我就大致说说自己的印象吧。

其一,是blogcn,我在blogcn写博客,写小说连载,才写了几篇就被编辑看上,说我写的文章很不错,鼓励我继续写,还要给我推荐位,会给我带来很多的阅读量。不过那个编辑很快就离职了。所以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其实这不是因为我写的非常好。而仅仅是因为我玩blogcn的时候,还非常早期,那时候内容创作者太少了。那么一旦你持续在上面好好写,都会得到平台早期发展的红利。

blogcn其后发展迅速,一度成为数一数二的blog网站。后来,新浪博客,网易博客,都逐步取代了它。它后来也快速的、彻底消失了。

博客园我也曾小混一段时间,还有csdn,以及程序员的网站,都给到内容创作者一些被发现和崛起的机会。

我是一个毫无名气的人,但我在之前玩这些网站的时候,有一个规律总是出现:只要你有一些还过得去的内容输出,都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圈子。

4、

其二,是榕树下。

我入驻榕树下时,榕树下已经走到末路了。木子美这样火的人物早已出走了。但我当时并不懂。我只知道,自己比较容易地就成为了某个频道的编辑,且几乎是唯一活跃的编辑。

然后我在一段时间内非常认真地编辑。我对于错别字、标点符号的敏感,就是那个时期的“负责”习惯所带来的。

那时候榕树下已经没有什么读者,很多人都流向了起点中文。但那时候的投稿者、读者评论都是质量比较好的,不会参杂水分。而且榕树下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所以哪怕是在末路时期成为小编辑,我也依然感到那时候,有什么事儿可做,与一些人有互动。

5、

其三是起点中文。

2004年的起点中文,依然有很多机会,但却没有多少机会。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保持日更,二更和三更这类压力还不大。

我那时候托付表哥,弄了一个sony的二手笔记本电脑,但我不懂保养,连着开机三天,直接彻底烧坏了。

那时候的起点中文,已经有一些大作问世,但更多大作尚未出现。

6、

我曾经是rss订阅类工具(抓虾,谷歌,有道和ifttt这4个印象稍微深刻些)的用户。采用这些工具来订阅,是一个特别舒服的事情。

我不需要去所有的网站去筛选自己想要的内容。

我只需要把自己感兴趣的站点,通过订阅工具收录,就能针对性的阅读它们了。

但rss订阅其实吧,是一个比较工程师的工具。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挺有门槛的。

说句不中听的话,大部分内容消费者,更像是在等待被填鸭。

7、

我2008年去北京的时候,已经是饭否的重度用户了。同期很火的还有sns概念的各类平台,比如偷菜、停车这种小游戏,顺带也带火了校内网(后来的人人)、还有个什么网站来着?(这项目当初火的不行不行,后来突然就死了)

饭否突然就被禁了。而且是禁了半年。其后新浪微博就开始火了起来。

新浪是先有新浪博客,新浪博客上也出现了一批非常火的作者。比如专门写烹饪相关的某个姐姐。(火到我忘记她名字了)

新浪微博火到什么程度呢?搜狐,网易,腾讯都开始坐不住了,都在搞自己家的微博……

8、

我也曾是网易lofter及简书,知乎的早期用户,也曾小有投入,很快得到不错的良性反馈。

在用户快速爆发时,早期入驻的作者得到的红利简直太多了。但是每一次,我都不太懂这是个机遇。我在忙自己别的事情,而没有投身其中。

最近数年,大家的感知或许比我丰富很多。微信订阅号,抖音,今日头条,以及一长串的各类区块链内容赛道的产品,其实就跟我早期经历那些,有一些相似相通之处。

9、

单凭回忆,印象是不太靠谱的。但简单梳理下来,我有一些认识是:

1) 社交网站或内容平台,在早期都有一些非常大的红利,你作为最早入驻的内容创作者,会吃到这个红利。

2) 但事物自身的发展是渐进的。你身处早期红利之中,是很难意识到自己有占这个便宜,你甚至可能觉得这个平台发展的还不够快,以至于想要去追热点,追其它平台,但其实一旦你中断或暂时离开,那么你就丢失了这个平台的早期红利。

3) 回首过去多个内容平台或社交网站,没有永远屹立不倒的,有的都是诞生、发展、顶峰、衰败;衰败的原因也有很多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旧平台旧产品衰败的同时伴随着新平台新产品的崛起。

4) 如果一个人有持续的内容创作能力,当然在任何平台都有生命之力,但如果你永远只能做一个末流或者二三流的作者,是没有用的。最好是能在一个平台的早期成为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成为这个平台最响亮的人物之一。

5) 不要怀疑自己不具备这样的机缘与能力。你去耕耘、去做就是了。

6) 其实是很难100%押宝某个平台一定会成功的。你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某个平台的耕耘之上,就把自己的精力与未来回报与这个平台命运绑定了。尤其是区块链项目。我比较建议,同一份内容完全可以在多个平台发放的;你也完全可以在多个平台去积累自己的影响力与圈子的。

7) 但有个问题是,某些内容创作者是很不屑于做内容平台的个人IP经营。这就是自我设限了。其实,把所有的外界信息都当作是写作(本质是沟通)的反馈吧,或许能帮助你更好的提升写作(本质是沟通)能力,甚至也能促进你沉淀更多的文字。

8) 有些平台的玩法确实不好看。以至于内容创作者们不得不变成了混圈子、搞关系的人。这大概是新生事物出现时,必然的一些痛吧。不喜欢没必要全然拒绝,稍微站远点观察或轻度参与并不妨碍的。

10、

补充一个说明。

我近几天有看江南愤青的文章。他写了十篇连载解释次贷危机,我喜欢他那种比较随意但内容量巨大的写法。排版、错别字都没所谓。

相反,后来在他主页上看到被编辑助理修饰后的正式发布,反而有些小排斥。——因为你知道那是经过修缮的。

基于此,我尝试采用提笔就写这样修缮度几乎为0的方式,通过写作来与你沟通。

你喜欢我最近提笔就写这个系列的方式或状态吗?

这篇文章的 PRESS.one 签名:
https://press.one/file/v?s=11a93be5a6ecc4a7649d08d4410fd79e866f07190b7ce9ee5d15a8214792a5944fc131065b883a90c660e2b039f64a050b52128b766990f6d6d35071580d5a091&h=13594cf659dfac4f01f26fdbe6c2020047dfd60b5e53325a88692c66a329464f&a=ed73e900e209def08ff03a2e3fadbac99af087c0&f=P1&v=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