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木上老师分享课复盘作业
木上老师是简书优秀创作者,写出的作品经常上榜,可见其作品水平是相当高呀!值得学习,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入写作行业,想要在写作上获得一些成果,那么就要像比你优秀的人学习,在这里,我想感谢柳老师、感谢木上老师,愿意无私付出,给了我们一堂知识分享课。
木上老师主要讲解的写作知识点是关于故事、小说的内容分享。首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写作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意向”,另一个是“意像”。前者是指写一篇文章的意图和方向、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风向标。它包括整篇文章的基调、语言风格、主题等,比如你定义这篇文章是写“孤独”主题的,那么基调、语言就比较沉重,写出来的文章也要展现出这种孤独的沉重色彩,而不能一会儿沉重一会儿欢乐,不停变换风格,显得文章偏离主题。后者是指写文章时用到的客观事物,通过客观事物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情感和中心意思。它包括意像语言和意像世界。意像语言就是放大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写故事时候,先不要动笔,等自己慢慢融入那种感受(读故事的代入感),在此基础上,围绕这种感受,找到你所要建立的意像世界,去用语言构造想要的氛围,语言前后风格要一致,不脱节,联系紧密。
其次,给我们分享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关于写作灵感的。写作灵感,也就是你从哪里容易获得感受。无外乎就是读书、生活、实践,可以多读一些故事类书籍,小说类书籍、历史类书籍,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获得自己的深刻感受,把自己带入进去,再结合故事内容,触类旁通,发挥想象,延伸故事,改写故事,将它变为己用。从生活的小事,我们也可以获得灵感,只是平时要多去接触大自然,户外多走走,细心观察周遭的人和事。比如木上老师有一篇关于地质学的文章《血、脉》,这个就是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理构造特点,加入自己的深入探究感受,还写到祭祀山神,勾勒出一种让人感觉 恐 怖 的“食人”景观。
我们在写作时候,也可以在平时出游时,多去观察一下山洞呀、植物呀、动物呀,它们的奇形怪状、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再联想一些古代神话故事,加入自己的感情,把它通过文字描写出来,这样一篇好文章就出来啦!
多去读历史故事,获取前人智慧的同时,也会引发写作灵感。对于读书木上老师给出建议,认为读书要读合自己口味的,没必要跟风去读那些枯燥乏味的、高大上的名著,自己一时半会儿读不懂不说,还会让自己丧失阅读的兴趣,挑选一些能引起共鸣的书去读,可以多读几遍,深入思考主题。
接着给我们分享的是关于故事内容构建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感受,带入故事,然后构建出关键片段和句子,围绕核心片段再展开具体写内容,不断完善,列出大纲,逐一认真构思。
蕞后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写作技法的应用,比如倒叙、插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倒叙是一种常见叙事手法,它是将故事结局或关键片段用在文章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这样写的作用是能够吸引读者不断读下去,同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这种写作手法更容易突出文章主题,但是要注意不能颠来倒去。插叙是指在叙事过程中,暂时中断文章主线,插入与重要情节有关的内容(心理、环境等描写),它能够对中心故事情节产生补充作用,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完整,升华主题,辅助读者更能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情感表达。
另外分享了隐喻的写作方法,记得他讲的那个“男主人公养花”的故事,刚开始读并没有读出故事的深意,后来听老师讲解后,才知道这是一种隐喻,男主人公养花,字面意思是养花,实际是写自己的女儿,表达对女儿的想念和爱护之情,通过这种写作手法,一下子就让文章韵味十足,读起来不那么难懂、枯燥无味。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尤其是构思故事、小说情节时,不妨把倒叙、插叙、隐喻、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这些元素加入文章当中,瞬间就可提升写作文采,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