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武器装备国产化上要交的学费还有很多
根据《简氏防务》近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防务预算报告指出,印度2016年的国防开支为510亿美元,同时简氏预测,到2018年,印度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的军事开支国。
而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2016年度的国防开支约为506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四大军事开支国。与之前不同的是,印度的国防开支除了用于武器装备的采购之外,还将着力推进本国武器装备的研发升级。自2014年3月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就开始着力提升本国制造业在国防开支中的比例。
印度工人在组装阿琼坦克印度人的打算就是把主要从服务业和软件产业挣来的钱,用于印度本国武器的研发生产,之后带动军工制造业的发展,从而摆脱对武器进口的严重依赖。
2014年5月26日,莫迪批准的200亿美元的军费采购中, 90%就用于本国的军工领域。这200亿的账单主要用于采购6艘AIP常规动力潜艇、6艘核动力潜艇以及国产北极星通用直升机的研发项目。
然而事实如何呢?
印度的国防工业根本无力承担。就拿核潜艇而言,印度在核潜艇研制上已花费了约20年时间,虽然第一艘歼敌号已于2009年下水,但现状是刚进行了反应堆的海试运行,离正式服役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暂且不论6000吨的潜艇性能如何,6艘的制造数量就是印度军工所无力承担的。
面对军工企业的“不争气”,莫迪政府的做法就是强行要求军队采购,比如LCA光辉战机,阿琼坦克等。最终结果如何?近日,印度海军已明确表示LCA光辉战机上国产航母的可能性以备排除,而阿琼坦克早已成为国庆展览品,结果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国产LCA战机另一个做法就是推倒之前的采购计划,要求进口武器必须在国内进行生产组装,打算通过组装来提高武器制造经验。
当然,印度领导层的心愿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想成为大国,武器装备无法自给自足这点就成为了致命短板。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印度人在武器装备国产化上要交的学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