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步?可能还是没有意义…
走路,是人能独立控制自己的标志性动作,婴儿从四肢着地的爬行状态到某一天脱离爸爸妈妈的呵护蹒跚迈出第一步,那意味着他从此可以开始跟随自己的意愿探寻这个世界,不再只能在父母的怀抱中咿咿呀呀或者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去那儿,我要看这个那个……走,就是对身体和自我的完全运营。
一开始我们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摔倒,后来走的多了,摔的多了,渐渐熟悉了这个动作,就觉得不再那么恐慌,反而充满了探寻的满足滋味。这个动作可以代替别人对我们的控制,可以带我们去向想去的方向,随大脑随心,一步两步……这些步伐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
显然,在微信运动以及一些计步工具、APP出现以前,走路是多么的平常如呼吸,人们不那么关注它,是的,它是一个正常人的身体机能和动作技能。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只在和交通工具的区分上——我走路上班,他坐公交,你开车;或者顶多给予他一些幽默的代名词,我11路过去的。但,当某个计步工具出现后,相应的工具、APP等等便层出不穷,走路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它不再是那么日常的动作,而是一个人健康的代名词、一个朋友圈竞争的表达、一项自我激励的方式、一种值得天天记录详细数量的排行榜……也就是这时,走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意义,实际上是它在某种角度、程度满足着人们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表达,微信连接世界、连接你我,而排行榜上的走路步数就是实实在在连接每一个圈子的载体。
图片来源网络本来我自己是没怎么关注这些计步的,第一次知晓这个可以排名是在去年秋季,我的一个朋友发了张她的排行榜,并附了一小段字,说其中某几个朋友每天走好多路,特别想知道她们在干嘛。于是我觉得很好奇,这个是什么,然后她让我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很简单,关注即已加入,你看到了你所有的朋友,你被所有人看到。从那时候开始,我会偶尔看看大家都走了多少,也还没有更多其他意识。
后来,也就是今年春天,公司发起了“走向完美”的活动,让大家都能更加关注走路,关注健康。才对这件事情有了更多认识,我认真的看了几天自己的步数,日常上班的时间一天大概能走三四千步,这相对那些排行榜前列飚黄的朋友们来说属实差了很多,其实并不是因为排名,而是更多地认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不关注健康了,连走路都不那么频繁,何况运动呢!是的,回想起来,自从去年入冬天气寒冷,就完全不动了,羽毛球也落了一层灰,就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一样,不那么明亮,蔫蔫的。
能够有这样的意识,也真的得感谢这个活动,接下来就开始带上手环,刻意去多走一些路,我发现大家都是这样,原来一万步是个突破,现在排行榜里每天都有两万步甚至三万步出现,原来走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或者那么容易,你需要带着自己的身体去接触不同的地方,还得在精神上给予它更多的支持。它不仅是一个动作,还是你的生活,你本身。
每到周末,在家里做家务、做饭,本来身体就是被激活的状态,所以也就能在不那么累的状态下达到一万步,此时,走路就是周末生活——那样闲适而充实。昨天天气不错,傍晚的时候和王先生去逛了超市,把东西送上楼,又觉得好想下去走路,于是就在小区里来来回回绕了个遍,入住这里已经快一年了,居然有那么多小道没有走过,今天的走路让我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是那么的狭隘,就自己小区也仅仅是固定的一个小活动范围。
上楼后忽然觉得,原来我们早忘了走路的初衷,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迈出第一步的意义早已因为后来几十年太过熟悉而忘却了——它可以带着我们自己去到想去的地方,随大脑随心,不受别人控制,去探寻身体和自我,怎样才能回到完全运营的最初?值得思考,值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