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学回忆录》第五十二讲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1.艺术家的宿命,不能写太远的过去、太远的将来。要有“真实性”。艺术家要安于这种宿命。写当代,写出过去,意味着将来,就可永恒。
2.所谓波兰文学,指十九世纪。此前只有:莱依(Mikoaj Rej,1505-1569),卡拉西基(Ignacy Krasicki,1735-1801)。
3.波兰文学的始祖,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1798-1855)。一部《塔杜施先生》(Pan Tadeusz),有如普希金之于俄国。当时整个世界是浪漫主义,概不例外,波兰是略晚一步。
长诗《康拉德•华伦诺德》(konrad Wallenrod)
4.斯沃瓦茨基(Juliusz Slowacki,1809-1849)。…讲究文字功夫。音节完美,想象丰富。他的观点,把文学看作艺术教育,有“诗人中的诗人”美称。作风近莎士比亚,擅写悲剧。史诗《贝尼奥夫斯基》(Beniowski),未完成,讨论种种宗教问题。对波兰的衰败表白出悲哀的深思,又转为热情,成许多诗。他有艺术家态度,写幻想,写恐怖,能直面人生。
5.克拉辛斯基(Zygmunt Krasinski,1812-1859)。…他思考理想的完美和现实的卑鄙,推论民主与专制必冲突,预言了阶级斗争。他的想法是靠信仰,靠宗教,以此安慰波兰人。
6.三位诗人,一位是英雄,一位是爱美的艺术家,一位是爱神的信徒——加起来就是波兰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都有爱国、爱美、爱神这么三种特征。
7.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
《火与剑》(With Fire and Sword)、《洪流》(The Deluge)、《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Fire in the Steppe),世称“三部曲”,呼唤波兰人民团结一致抵抗外国。
8.福楼拜的《萨朗波》,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诸神复活》,还有显克维奇的《你往何处去》,都是写历史的力作。
9.生活中遇到一个人,蛮有意思,又没有多大意思——通俗文学。
10.丹麦:领袖是欧伦施莱厄(Adam Oehlenschlager,1779-1850),有“斯堪的纳维亚诗王”之称。
巴格森(Jens Baggesen,1764-1826),诗人;
伯特克(Ludvig Adolph Bdtoher,1793-1874),诗人;
英格曼(Bernhard Severin Ingemann,1789-1862),诗人
11.评论家说:“诗神分散给丹麦众多诗人,后来收回来,送给一个童话作家。”
12.格奥尔格•勃兰兑斯(Georg Brandes,1842-1927),近代文学批评家
(注意一下:大陆的韩侍桁翻译过《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中山文化教育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