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2019-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汾河边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稷山县佛峪中的水利摩崖题记,我第一次见到是在2011年七、八月间。因题记的核心内容是“同阅遮马谷水利游此”,我且称之为“水利摩崖”。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文字如下:龙门令李□ /寿吉乡张□/乡宁尉王睿/前主簿解章/邑士卫□同/阅遮马谷水/利游此河西/令王珫谨题

我对这方摩崖题记年代的思考,大致经历了书体、官名、地名三个层层深入的阶段。

一、书体阶段

这篇题记用楷书写成。今天人们熟悉的楷书,莫过于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为代表的“唐楷”。而楷书出现的年代还要更早,三国时,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就已经是楷书了,并被称作“正书之祖”。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在楷书家族中,北朝的魏碑也很有名气,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那么,题记中的楷书是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及以后?因岩壁凹凸不平,再加上风雨剥蚀,导致字迹漫漶、笔画模糊,难以确定是其中的哪个时期。

从书体判断,题记的年代只能说是魏晋以后。

二、官名阶段

题记中出现了令(县令)、县尉、主簿三个官名。

1.县令  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汉、隋、唐历代沿用,到宋代,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注意:元代开始就不用“县令”的称谓了。

2.县尉  秦、汉制度,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魏、晋、南北朝,一直到辽、金、元均沿设,明废。注意:明代开始“县尉”这一官职就废除了。

3.主簿 《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魏晋、隋唐以至明清,历代职官表中都有“主簿”这一官职。注意:“主簿”一职清朝还在沿用。

从官名判断,三个官名同时存在的的年代上限为秦汉,下限为元代以前。

书体与官名结合起来考虑,年代上限为魏晋,下限为元代以前。

但是我觉得这个时间跨度还是太长了,这结论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可言。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可能永远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忘了哪天,大脑中灵光一闪:地名中会有什么信息么?

三、地名阶段

题记中出现了四个县名:龙门、吉乡、乡宁、河西。一个山谷名:遮马谷。唐代龙门人王绩《游北山赋》中就说“西穷马谷,北达牛溪”,而“遮马谷”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下面重点分析四个县名并存的时间:

1.龙门县

光绪五年《河津县志》: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皮氏为)龙门县。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门为河津县。

2.吉乡县

《太平寰宇记》:后唐(923年—936年)改(吉昌为)吉乡,避国讳。

《读史方舆纪要》:五代唐避李国昌讳,改曰吉乡。

这是吉乡县得名之始。

《360百科•吉县》:金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称吉州,辖吉乡、乡宁2县。

这说明,到金代明昌年间,吉乡、乡宁两个县名都还在使用。

3.乡宁县

《太平寰宇记》:后唐(923年—936年)改(昌宁为)乡宁。

《大清一统志》:五代唐避讳,改曰乡宁。

这是乡宁县得名之始。

4.河西县

《宋史》:河东,次赤。隋县。熙宁三年(1070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

《元丰九域志》:熙宁……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并入河东。

《山西通志》:唐开元八年析置河西县,寻省。乾元三年更同州之朝邑曰河西来属,大厯五年复还同州,析朝邑,河东别置河西县。……宋熈寜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

这三条信息都说明,熙宁三年(1070年)后,河西县就不存在了。

从四个县名变更的情况看,它们共同存在的时间上限为后唐(923年—936年),下限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

综合以上分析,佛峪水利摩崖题记的断代为:上限-后唐(923年—936年),下限-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

后记:此结论形成已有四五年,因本人慵懒成性,一直未形诸文字。近日在网上见到一篇文章,定这块摩崖的年代下限在熙宁五年,我于是决定把它写出来。同时要感谢这场好雨,没有这么凉爽的天气,我还真怀疑自己有没有毅力能在三伏天里用手机敲出这么多字。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佛峪水利摩崖题记年代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