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课内名篇点评【浅读深思】

浅谈王羲之的生命体悟——读《兰亭集序》后有感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6人  温雯二雅

作者:罗舒文

    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与兰亭流觞咏诗,作出了名扬千古的绝篇《兰亭集序》。它不仅仅妙在连贯流畅而不潦草的行书,更妙在于作者对生命的体悟。

      王羲之在 《兰亭集序》一开始表达了三层快乐:山水之乐、畅咏之乐、体悟之乐。他像其他人一样,“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欣赏山水美景,与友畅咏,快然自足。但当王羲之体悟到生命奥妙之后,前二者都不那么重要了,生命快乐而短暂,他的心情很快就由乐转到痛。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感情、事物、生命……但是他们能一直这么美好吗?他们能永存吗?显然答案是不能。王逸少因此感到非常痛苦。

      在我所了解过的古诗文中,有很多名篇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有限和物是人非的哀叹,这是人类从古至今都解不开的心结。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这个难题,在这么多伟人中,我最认可的是王羲之的思想。他将老庄的“逍遥”与“死生亦大矣”作出结合取舍,选择了珍视生命、以对人类做贡献来使生命永恒的路。也许有人会说他作《兰亭集序》三年后就辞官归隐,这是消极入世的表现。但是魏晋的政治太动荡,即使想要在朝廷施展才能,也没有什么机会。而且可能是由于服用五石散的不良风气,社会很暴躁,可能一句话不留心就会被统治者杀死。所以以我看来,王羲之与其在风起云涌的朝廷里小心翼翼地从政,不如回到那幽雅的兰亭中潇洒地作画吟诗。况且,那些书画、文学和哲学的财富,对今世来说,不是更有价值吗?

      王羲之虽然曾茫然于如何面对生死,但之后他坚定了他的雅致路程。他明白生命会在历史上成为一缕虚无缥缈的烟雾,可是他不甘心,他要活得有质量,《兰亭集序》就留下了他高尚生命最有力的证明——他将自己活成了中国历史上宝贵的文艺明珠。出世归隐,清闲却不庸碌,这正是王羲之的非凡之处。

     

浅谈王羲之的生命体悟——读《兰亭集序》后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