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安娜·卡列尼娜》21
第五部 (一至六章)
本书八部中的四部总算看完了,从页码来看应该是过了大半。但“任务”依然艰巨,仍需继续努力。
第五部一至六章,叙写列文和吉娣准备在大斋期之前举行婚礼,各自启动了准备工作。这期间有列文婚前受圣礼;结婚那天单身汉在列文家午餐。列文突然怀疑吉娣对他的爱情,两人在谢尔巴茨基家里吵嘴;众人在教堂等候新郎,列文迟到的原因;举行结婚第一部分仪式;举行仪式时在场亲友的品评;进行婚礼第二部分仪式,新夫妇回乡下这些主要内容。
在第一章里,除了写公爵夫人因为婚期嫁妆的安排对列文不满又无可奈何,列文处于神魂颠倒之中,一切准备工作都听任亲友们帮忙料理之外,重心放在了领圣餐,做礼拜祈祷和忏悔的过程上。
对于一个不信教但尊重别人信仰的人而言,参加各种宗教仪式是很痛苦的。列文强迫自己去做,内心深处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拿不到忏悔证书就不能结婚的“规定”让他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
托翁通过列文与司祭两个人的一番对话,把一个不信教而且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看法的人赤裸裸展现在教堂和上帝面前。而司祭对列文这种怀疑甚至是亵渎表示出极大的宽容和慈爱。托翁通过很小的篇幅,把基督教的神圣和仁慈展示给广大读者。势必会对列文这样不信教的人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当然列文还是那个列文。他高兴地回到家里,“因为结束了那种尴尬的局面,而且不用撒一句谎。”但他空前深切地感到,他的灵魂里有些不明白不干净的地方,今后有机会需要弄个明白。
特别喜欢托翁的这一段描写,人高兴的时候像小狗一样蹦蹦跳跳的比喻实在精妙:那天晚上列文同吉娣一起在陶丽家里度过,感到特别高兴。他把自己的兴奋心情告诉了奥勃朗斯基。“他说他快活得像一头受过训练的狗,终于能领会人家要它做的事,尖声叫着,摇着尾巴,心花怒放地跳上了桌子和窗台。”
第二章托翁叙写举行婚礼那天列文按照风俗事先不跟未婚妻见面,而是同三个单身朋友吃饭。吃饭过程中有单身汉朋友不经意间、拟或是半开玩笑地提醒列文结婚后可能受到约束而丧失某些自由,这番话引起了列文的沉思,一种奇怪的感觉支配了他,他觉得恐怖和怀疑一切。联想到她和伏伦斯基此前的关系,他怀疑吉娣对他不是真爱。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直接去找吉娣把这个担心说透说清楚,方才心里踏实地回到旅馆。
托翁用这种手法,出其不意地描写列文的思想反复过程,表面上看出于偶然,但却有内在的必然性。而且打上了托翁对婚姻和爱情多方位思考和展示的烙印。事实上,男女因为相爱而进入婚姻,势必将受到婚姻制度的约束,另一方的约束和影响,从而丧失诸多单身汉享有的自由。热恋中的男女大多关注的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但婚后的男女更在意对方的缺点和毛病,日常生活里如果三观不同,一方就有可能对另一方经常指责和批评,认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从而发生冲突,演变成凑合着过日子或者走到各自东西的地步。尽管每一对夫妻的新婚祝词离不开天长地久和山盟海誓,但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托翁让列文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去确认吉娣是否真的爱他,看似鲁莽愚蠢,但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第三章到第六章,是列文和吉娣以及众亲友在教堂参加婚礼、列文因安排失误发生“衬衫衣件”婚礼迟到,婚礼顺利举行、众人议论等过程。
值得回味的是,不该发生的小小失误也是精彩的故事。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但也有在所难免的偶然性,这样才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发生。才有奥勃朗斯基不慌忙跟在他后面,笑眯眯地说,“会解决的,会解决的……我不是对你说过了吗”的关切;才有吉娣对列文嫣然一笑的那句话,“我还以为你想逃走呀!”;才有柯兹尼雪夫笑嘻嘻的调侃,“你的衬衫事件真有意思啊!”
婚礼过程中列文和吉娣的所思所想,托翁用了大段落的心理描写。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想象,或者回味在那个神圣庄严而又喜庆幸福的时刻,男女主人公会思考联想什么,只是因人因时各有不同而已。但却未必有托翁笔下的主人公那么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