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立M原创|天馥锦瑟华年|第五章昙花一现
与老牛街的原住民不同,高天扬家是七十年代初,从崇文区体育馆路搬来的回民人家,家庭成员也只有夫妻两人和后来出生的高天杨,没有像街里其他人家那样几代同堂或者是巴巴、伯伯、大大都是住在附近,而且高天扬家也算不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高天杨的巴巴是在一九四六年左右才来到的北京,之后娶了北京城里的一个女子,也就是高天杨的奶奶。
高天扬家祖籍为山东德州一个回族人聚集区,巴巴家,世代经商,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宗教文化习俗,十五岁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国民党十大元帅之一的郑洞国在山东招兵买马,组织抗日救国,怀着一颗爱国救国之心,家里和族人捐献了大部分财产,巴巴投笔从戎跟随郑洞国学习军事,十七岁时已经成为了部队的教官。
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活跃在山东、东北地区的抗日前线,一次战役中被叛徒出卖,被日军抓了俘虏关在青岛,后策反了当地的伪军,带着他们逃离出来,日本宣布投降前,已经是集团军的军长,是中华民国抗日一百首脑之一。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列出了这一百首脑的照片和姓名。解放后曾担任山东省驻京财产委员会的委员职务,后辞官下海经商,在北京开了几家买卖,不过好景不长,家里的亲戚瓜分了巴巴的财产,并且把父亲和大伯赶出了家门。
在高天杨九岁那年,数九隆冬,在沙栏胡同这个小院里,第一次见到巴巴,当时隔着门上的玻璃窗看见门外站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整齐干净,一米八的个头,精神矍铄。他不认识这个老人,老人也看了他一眼,表情严肃,好像也不认识高天杨。一个月后,高天杨从父亲口中得知那个老人冻死在北京城里的一座桥下。听到这个消息,高天杨心里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对他来讲,巴巴就是一个不相识的陌生人,和高天杨的奶奶一样陌生。高天杨对奶奶的印象基本为零,除了九零年在北医三院太平间里见过一次外,再也没有任何印象了。
风,吹过,散了;雨,下过,停了;夕阳的余辉,闪过、暖过,被黑夜的阴冷吞噬了;美丽的风景,飘过,最终属于谁了?
高天杨启小儿生长在牛街,对牛街人的生活耳融目染,到了上学的年龄,牛街里有两个小学校,一个是牛街回民小学,早先叫牛街二小,坐落在原来输入胡同的西北侧,当时入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回族人并且是原住回民的子女居多,就像谢家姑娘,而且二小的师资和学校条件比一小强很多。
另一个是牛街民族小学原牛街一小,坐落在春风胡同,原王老师傅(乡老)胡同。牛街民族小学与牛街礼拜寺只隔着一道墙,原本属于礼拜寺的房产,随着一九九八年牛街地区的大拆迁,礼拜寺扩建,收回了牛街民族小学的房子,自此牛街民族小学彻底从牛街消失了。
高天杨的家,不足十平方米,确切地讲,整个房子只有九点八平方米,摆放简单的家具,一张三屉桌、一张能睡下三个人的木板床、一个两开门的大立柜、两把折叠凳子、靠门的地方放了一个煤气架子和一个煤气罐,锅碗瓢盆放在一个简单的木架子上。全院一共六户人家,住房面积基本差不多,邻居之间偶尔会有吵吵闹闹,但是总体来说都挺和谐的。
高天杨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在当时通县县城上班(现在已经成了通州区了),每天起早贪黑,难得见到,而且那时工人们不休大礼拜,只是周日能休息一天。高天杨的母亲没有职业,到处找临时工做,收入微薄。
院子只有一户家条件很好,而且也是住房面积最大的。这家的闺女,比院儿里其他的孩子大很多,在某电视台动画部工作,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高天杨和大院里的一个男孩子一起,有机会就缠着她学习画卡通,第一次到她家里,跟着她学习画画是一个夏天的周末,她把两个孩子叫到家里,还给了每个人一块大白兔奶糖。
她的房间里有一张写字台,这是她平时在家里工作的地方,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张油画,是她的自画像,乌黑的秀发垂在肩头,鸭蛋脸,宽额头,眉骨略高,眼窝微陷,一双黑色的眼睛,散发出一种祥和的神韵,高挺的鼻梁,唇方口正,嘴角微微上扬,和她本人的模样一般无二。
高天杨问她:“姐姐,这是你自己画的吗?”虽然她的年纪比两个孩子大不少,但是她喜欢孩子们称她为姐姐。
“嗯,是啊,好看吗?”
“好看,这是用铅笔画的吗?”
“这叫做油画,画起来有些复杂,先得在特制的纸张或者布料上用炭条和炭笔勾勒出底稿图案,然后利用快干型的植物油来调和颜料,作画时还得用到稀释剂。过程比较麻烦,但是油画可以长期保持光泽,画面的立体质感突出。”
“真复杂啊!”两个孩子在听完姐姐的说明后,齐声感叹了一下。
“哈哈,别担心,我先从简单基础的开始教你们。”说着,她坐到了写字台前,拉开了中间最大个的抽屉,招呼两个孩子围过来。
这个抽屉里边很奇怪,抽屉的一半,覆盖着一张透明的玻璃板,玻璃的三面与抽屉的内壁严丝合缝,最上面是空着的,两根儿细长的日光灯管,紧紧地贴在玻璃下方,姐姐从旁边的小抽屉里取出两张画纸,摆在高天杨他俩面前问道:“你俩看看这张纸有什么不同吗?”
“就是感觉比一般的纸张薄了好些。”高天杨用两个手指头,捏了捏说道。
邻家姐姐笑着把一张放在了桌子上,另一张放到了玻璃板上,又拿过来两个长条形的夹子,把画纸牢牢固定在玻璃板上,然后很快地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卡通小男孩儿站立的样子。
“你们仔细看好。”她扭头跟两个孩子说道。然后从桌子上拿过来另一张画纸,完全重叠地放在了画着小男孩儿的纸上,固定好后,她按了一下桌子上的台灯按钮,玻璃板下的两根儿灯管亮了起来,两个孩子伸着头,仔细看了看画纸。
“真神奇!我怎么觉得这个小男孩儿是画在上边的纸上了?”高天杨问道。
“这叫做视觉欺骗,其实是光线刺激到你们的眼睛后,就产生了错觉。”邻家姐姐解释道。
“哦,明白了。”两个小伙伴都假装明白地点着头说。
“哈哈,俩小不点儿。”邻家姐姐看出他们是装明白,笑着说了一句。
接着她又开始画起来,看上去是在拓底下那张纸上的人物,可仔细一看,上边画纸上的人物位置和动作有一点不同。画好后,她把灯光关掉了,神秘地冲着高天杨俩人笑了笑。
“睁大眼睛,看好了。”说完,她用手上下翻动上边的画纸。
“小人儿动了!小人儿在动啊!”两个孩子大声地叫了起来。
就看见纸上的卡通小人儿,随着她手的动作,一会儿向前迈一步,胳膊也摆动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原地站立的样子。
“太神了!怎么弄得?”高天杨问道。
“你们平时看的动画片,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真的吗?我们也要学!”
“想学吗?”
“嗯,您教教我们!”
“成,不过你们先学着临摹这张画里的人物。”她从抽屉里拿出两张彩色的画片,递给俩人。
“每个人一张,下周末都来我这儿,带上你们临摹的画,看看你们谁画的最好。”
“好的,好的。”高天杨和邻居小伙伴儿接过画片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