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读《道德经》第十章有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研读《道德经》第十章,恰似一场与先贤跨越时空的对话,心灵在这古老智慧的润泽下,愈发澄澈宁静。
这一章宛如一串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通往生命、处世、人生至境的大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一道直击灵魂的叩问。
人生在世,身躯如车承载灵魂,可日常纷扰常使二者离散。
忙碌追逐功名利禄时,身体奔波,灵魂却在迷茫中徘徊,焦虑、疲惫由此滋生。
回想那些为碎银奔波、日夜颠倒的日子,虽看似充实,实则内心空虚,身体也每况愈下。
真正的安宁,在于让身心紧紧相依,精神为肉体注入坚守的力量,肉身给精神提供扎根的土壤,行走坐卧皆能神形兼备,如此才能在喧嚣尘世稳住脚跟。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的纯净、柔软、充满生机,是生命最初的美好模样。
随着成长,我们被世俗习气沾染,棱角渐生,心气变硬。
尝试在独处静思时,像婴儿般均匀、深沉地呼吸,摒弃杂念,让气息游走全身,感知身体最细微的律动,找回那份与生俱来的柔韧与对世界的好奇,方能化解生活的僵化与执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心灵似一面镜子,贪嗔痴、妄加评判让镜面布满污垢。
需以自省、觉察为布,时时擦拭,于一事一物中观照内心。
当与人争执心生怨念,即刻停下反思,是否被虚荣、狭隘所障,清扫内心杂质,方可映照万物本真,洞察世事规律。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为人处世当学雌性的柔顺、包容,不逞强冒进。
职场竞争中,面对挑衅、机遇争夺,以平和谦逊应对,收敛锋芒,积蓄力量,伺时而动,往往能在迂回中达成目标,避开无谓冲突损耗。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知识越渊博、阅历越丰富,越易陷入“知识的诅咒”。
真正的通达,是知晓万物无穷尽,自身认知有限,保持空杯心态。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恰似一曲生命的颂歌与准则。
世间万物孕育生长,我们参与其中,应如自然般无私。
培育子女,尊重其独立人格,不将其视为私产操控;投身事业,为成果付出努力却不居功自傲;引领团队,助力成员成长而非独揽大权。
生命融入天地大善大美,收获的是内心的富足与永恒的安宁。
感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