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从“如果”到“结果”,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2020-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会凤谈精力自由

1 说“如果”,道“要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如果我当初选择另外一个人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痛苦”、“如果一切都顺利,我现在所有的设想都已经实现了”、“如果能从松散状态到专注状态,相信行动起来会事半功倍”……

说“如果”,道“要是”,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因为时间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注意力总是容易专注在过去和未来,但是很少专注在现在。

令人担心的是,明知已是过去式,却依然忍不住说“如果”;沉浸在说“如果”,却终究没能实现这份“如果”。这就好像一个死循环,事前说一句如果,没能实现,事后又道一句如果。一句是幻想未来,一句在后悔过去。

如果是没有止境的,是虚无缥缈的过去和未来,但结果却是如此的确定,是我们可以触碰到的现在。

我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那么多如果,从“如果”到“结果”,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2 优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习惯

《真正快乐的人,大都拥有这10个习惯》有一个观点很符合我的价值理念:快乐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一种意义,而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不是你选择快乐,快乐就自动来了。人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有开心的,有不开心的。倒霉的时候有可能全都是不开心的,你只有每天努力让快乐回到你的生活中来,你最终才会成为一个拥有“快乐体质”的人。

想起以前备战世界赛的时候,教练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刚开始不理解,后来发现,每天想方设法保持高度的训练激情已是一件难事,尤其是越训练记忆状态越糟糕的时候,还能专注在训练上,就更加有难度了。

其实不仅仅是快乐,专注也好,立即行动也好,精力充沛也好,这些看起来跟成功挂钩的品质都不是一种单纯的选择,而是一种习惯。

优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习惯。

《你好,生活》里面康辉老师在交谈中提到,哪怕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会议开场和结束的串词,他都会认认真真准备很久。后来看《平均分》这本书,有一章我印象特别深刻。谈到播报失误,他总结自己不是“播神”,也从未见过什么神。

他说:“无限趋近完美的工作,只能靠每一次的认真仔细、小心翼翼一点积累。我们是人,难免出错。但我们又不可以以此为借口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完美或许不存在,但追求完美的人应该存在。”

那一刻我想到了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3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无所畏惧

有时候在思考,大家为什么容易去假设?大概是因为自己可以把握的东西太少了,所以能做成事情的机会,你都是近乎苛刻的。你会强迫症一般地审视那些错失的事情,一遍一遍想如果把握住当时的机会,是不是现在就不用如此的烦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很少去思考“如果”这样的情形。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很多时候只是对我们未经历的事情的一种幻想和期待,以此来缓解“事与愿违”的现实。

即使“如果”实现了,如果未必是期待的样子。就算是,我们也未必有这个能力去承受这份“如果”。

少时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莫名地感受到一些“历史的遗憾”。有时候你会忍不住想,如果关云长没有“大意失荆州”,如果刘备避开了夷陵那场大火,如果马谡没有丢失街亭,会不会有所不同?后来想想,即便这些如果都实现了,事情的走向也未必是人们预期的那样。

“事与愿符”也好,“事与愿违”也罢,从来都未必是事情的结局。我们见过很多大红大紫的人“泯然众人矣”,也见过从低谷再次走到高峰。这些人的人生,都是很多人生的缩影。

所以,当你忍不住想如果的时候,当你沉浸在“如果”的前世和来世,而无法专注到眼前行动的时候,可以用到两个技巧把精力收回来:第一个技巧,问一句“然后呢”;第二个技巧,问问自己按照现有的能力,是否已经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

不知不觉间,想到了一句诗,“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无所畏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