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训写作班(2)作品

B05--写作的这些困惑,还能怎么破?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汀兰茜影

一直以为我对文字有感觉,于是让自己开始跟文字有所接触。许是人的惯性,幻想在这个方米有所作为便成了脑袋里面的常客。只是现实世界很残酷,我没有收获到渴望达到的成果。

我困惑着,也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奢望得到答案,前行几步。

困惑一:在坚持写文的路上,不知道要走多远,怎么破?

琐碎之事,所悟所感,几行文字,每日的复盘就这样产生。那日做了一个小统计,40天的内容累计有1.2万字。

得到这个数字时,甚是惊讶。小小的坚持,累计为如此成果,有着些许的欣慰。

只是,写文时仍旧困惑多多。

同样的出发点,思维很难突破;素材的分析角度单一,思维难以发散;故事性文章虽然好写,却容易跑偏……

每次打开文档写文,这些问题几乎都要重演一遍,脑中若是再闪现一下美好的未来,小忧伤便会随之而来。

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样,想写好却力不从心,忧伤之时又无力全心写文。

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那就写呀,别想那么多,遇到问题才说明你在进步呢!

是呀,有时候的写文难度是自我设置的。无需时刻带着功利之心写文,遇到问题时记录下来,其余的路照常走。

逢山开路,水来土掩,办法总是有解决的时候,保持前行,坚持在行走的路上是保障。

至于究竟需要走多远的路,得是回头看那来时路。

困惑二:文章内容好空洞,干巴巴讲道理,没有丰富的素材库,怎么破?

写文内容好像都是在干巴巴地讲道理,读来像是吃鸡肋--食之无味的感觉。

再看别人家的文章:小小的故事,也能抓住其中的点,讲出花样道理;名人的故事信手拈来,出现在合适的文章部分。哪怕是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能恰如其分地切合主题。

这是我的弱项,素材积累的太少,需要时不能瞬间提取;现场编故事不能很好地注重到细节,有时写着写着还会参杂情感。

我承认,这个困惑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扩充素材库,它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写文经历。被困扰许久的问题,在一次复盘时有所顿悟。

带着功利心去读书,收集素材。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可以切换的点,写出关键词。或者将这个素材人为扩充,增加内容,切合想要表达的点。

如此积累素材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但是自我亲身经历就不一样了,根据写文思路随时提取,当然这要依赖于平时的细心观察与提炼能力。

总之,要破这个困惑需要带着功利心去实践。

困惑三:自己没有固定的写文风格,也无法打造独有的写文特点,怎么破?

我发现那些别人家的文章,基本都是一不小心就读完了。

每次都在心里问自己:我啥时候能写出那种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章,哪怕退而求其次,写得流畅一些也是满足的。

以前的我,问完这个问题就结束了。关闭文章,继续做其他的事情。如此只问不答,问题永远存在,并且滞留,毫无进步可言。

正确的姿势是:问了问题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如何寻找答案呢?以下是我的近期梳理动作:

01读完文章以后,印象深刻的点是什么?为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02再次读一遍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03对比自己的写文思路,有哪些是没有做到的?下次写文时是否可以进行模仿呢?

04梳理出模仿部分的写文思路,反复琢磨,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模式。

这种学习模仿别人家的文章,就是学习力的一种表现。大量地阅读、模仿是基础,也要敢于尝试学习不同文章的写作思路,扩宽自己的写文路子。

困惑会一直存在,只要在解决的路上,便是在前行的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