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快慢节奏

2023-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zhuhuix

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不是刻意坚持的,而是在工作生活中自然地变换快慢节奏,平滑地让自己过渡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01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平时有这样一个“习惯”:听音频、看视频都要开两倍速。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把内容都听清楚,反正按这个节奏,我听起来挺”怪“的。

有一次我跟他开玩笑:如果我做项目,也能像你一样开个两倍速就好了,最好是还能拉“进度条",一下子拉到”结尾“,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啊,开”两倍速“这种事情还真是司空见惯。

就比如,在前天,我的老板找我“谈话”,他表达的大致意思是:

我负责的某个出海项目进度慢了,让我赶紧加派人手,加快速度,至少要能提前个几个月。

我试图解释:

这个项目我是中途接手的,把事情理顺,需要时间。

而且客观的情况,老板自己也清楚,某些地方一定要打基础,进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当然,我得到的最终命令是:

把你调过去,不就是要解决进度的问题吗?资源都给到你了,你没做到,有什么可委屈的?尽量想办法了!

看来,我也得像我那位朋友一样,开启”两倍速“,并尽快去适应它。

02

今天早上读书,正好读到了这段文字:

如果你每天都很急,一分钟的红灯等不及要闯,三分钟的泡面等不及要吃,三天路程的快递等不及要催;

追剧要两倍速,比赛只关心结果。

如果你每天都很慌,谁结婚了,谁升职了,谁一年赚了多少钱,谁买了多大的房子,谁换了新车,谁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古诗,谁的父母给他留了多少家产。

那么,只要活着,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引起你焦虑的事情?

并且,这种焦虑一定会时时刻刻提醒你:快一点,快一点,慢了就追不上了。

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你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只好一边控诉内卷,祈祷节奏能够慢下来,一边又被迫焦虑地努力着。

03

所以,我的想法是,工作归工作,被动的事情我没有决定权,但我能主动选择的,我拒绝”两倍速“。

就拿“深度思考”这件事来说吧,

我的要求是:思考能从“表象问题深入到本质问题”!

如果我只会从what或how的角度去思考表象问题,那就只能停留在临界点之内,一分思考只会带来一分收获。

但如果我能站在why层次进行本质问题的思考,那就跨越到了临界点之外,是思维方式的极大提升,一分思考就会带来十分收获。

这些都需要静下心来,并且放慢节奏。

而且,对待这个慢节奏,不应该只有线性思维,而是要对指数级增长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对未来充满足够的想象力。

04

最后,总结一下:

我希望在工作生活中具有“节奏感”。

当我的能量强大时,我可以努力地工作。但当我的能量正在变弱时,就要记得要停下来休息。

正是通过工作和休息的循环,合理地分配能量、补充能量,我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就好像,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不是刻意坚持的,而是在工作生活中自然地变换快慢节奏,平滑地让自己过渡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再放大了一点说。

我来到这世上,展现在别人面前的,不是被动和虚弱,而是积极主动和能量满满。

而我要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努力下限,但自己也得给自己设定个上限。

因为只有在这个上下限之间,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