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学生活用力学习

从“村霸”到美国留学,成长之路不漫长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村妞国际范儿
从“村霸”到美国留学,成长之路不漫长

村霸,即“村里的学霸”。

从村里到美国名校的路有多远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对我来说,这是我走了五年的距离。

我无意夸大留学对一个人发展的意义。在留学大众化的今天,对很多人来说,留学只不过是一个选择罢了。跟选择一件大衣、一个名牌包包,没有多大的区别。

可是对我来说,对很多的第一代大学生来说,留学,是想都不曾想过的事。这个“选择”,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外。

即使后来,因为老师、同学或者社会上的种种新闻,我们认识到了有这样一种选择、一条路径,也往往难以迈出这一步。对申请的不了解、高昂的费用、未知的风险、不确定的投资回报,种种因素都可能让我们望而却步。

今天这篇文章,就以我的留学之路为例,和大家分享,第一代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哪些影响我们成长的障碍,以及跨越这些障碍的途径。

在这篇文章里,“留学”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再次声明:我无意宣扬留学至上的价值观,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挑战,一种人生的选择,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做出这种选择、怎么让它一步步实现的,从而给大家一点点启发和思考。

以下,正文开始。


1

故事要从大学时代说起。

为什么不从更早说起呢?因为我认为,在我成长的环境中、也是大多数第一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大学之前没有考虑过留学是很正常的,这并不构成我们的主观失误。像很多留学行业服务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在高中、甚至在初中在小学,就已经明确了出国留学的道路,那更多是他们的圈子或者说他们的父母为他们设定的,和个人主观努力近乎无关。

回到我自己。大家已经知道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执意”地选择了远离家乡的、北京旁边的、名字看着还算顺眼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当时还叫天津外国语学院。)我的大学生活先不多说,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是: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留学”。

留学两个字要加引号,因为这两个字在当时,从来没有走进过我的内心里。

现在想来,当时班里、学院里,似乎也有那么一两个人是打算去留学的。我后来知道,我们学院里也确实有一两个同学去了英国留学。可是当时的我,对此近乎一无所知。

我在大学里的状态现在想来有些奇怪,可以说整个人是有些懵懵的。虽然大一的时候,我也积极参加了各种社团,加入了校学生会的学习部做了一名干事(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是啥职务),还加入了校英语协会(我和导师团的老付就是在英语协会认识的),但是这些经历更多是一种从众,更像是一种想要继续做“好学生”的本能驱使。大家都参加社团,那我也要积极参加,并没有经过太多理性思考,也并没有让我感受到重大的启蒙。大二之后,我就跟大多数人一样,退出了这些社团。(这里并不是说参加社团没有用,实际上,参加社团的经历还是会有一些收获的,只是有时候,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在各方面的信息接收上是比较被动的。我的主要信息就来自于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室友。他们没有人要出国,所以我也就从来没想过要出国。(所以,大学里,交往到哪些人是非常重要的;这又是一门学问了。)


2

有两个和出国非常相关的指标,我在大学的时候对他们一无所知。

一是GPA(告诉我你不知道什么是GPA?不知道的赶紧去查!)。我在大学时期,居然不知道GPA的重要性。那时候的我,似乎已经接受了“只要不挂科就行,多一分都是浪费”这种观念,再加上对老师课堂的失望、对期末考作弊风行的愤慨,我几乎放弃了对GPA(可以说是学习成绩)的追求。

这里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就是你所就读的大学的风气是比较重要的,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被身边的人影响。如果身边的人想的是歪的,那我们很可能也会被带歪(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当然你说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也对,那就是另一个思考问题的维度了。

最终,我的GPA是3.28,这是我在毕业接近四年之后、开始考虑留学、回学校开成绩单的时候才第一次发现的。

这个成绩,如果是一个现在来找我咨询的客户的,我会对他不屑一顾。因为在留学、尤其是高端留学(也就是去美国顶级的前30所大学留学)的世界里,最低可以接受的GPA是3.5一个3.28的学生,我们会认为他只能申请美国排名50名以后的大学。

虽然,我最后也申请到了不错的大学(宾大的排名大家可以去自己查(得意脸)),可是如果当时我没有听信“不挂科万岁”的流言,如果我知道GPA在一个正常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允许自己放弃对它的要求。老师教的不好、考试作弊泛滥,这些都不是理由。严格要求自己的GPA,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养。


3

第二个指标,就是英语。从高中时代起,我的英语就是不错的,虽然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辅导班,没学过新概念、VIPABC,咱的英语考试成绩还是一直稳居第一(咳咳,吹牛了吹牛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自己有一点学语言的天赋,填报志愿的时候还选择了外国语大学。但是后来,进入大学之后,我似乎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发挥自己的这个优势了。是的,我也加入了天外英语协会,每周跟大家去搞一些口语角、英文电影之类的活动,可是在此之外,我对英语的作用一无所知

我记得,我大学里比较努力的一件事,可是现在看来恰恰也是力气使错了地方的事,就是一直在刷六级(CET6)。其实我的六级第一次就过了,可是为什么我在后来还考了两次呢?——因为,当时的我,认为,要发挥自己英语的优势,就是要去考专八!而我们学校要求,非英语专业的人,只有英语六级考过600分,才能去考专八。

于是我就一直刷。我至今记得我和点点(大学同学)一起去自习,刷六级题。我是为了考到600分,她是为了考过(哈哈)。

可是后来,等到我毕业多年(夸张了)、进入留学行业之后,我才知道有个考试叫托福(TOEFL),是一门真正衡量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以出国为目的的考试。如果你的托福考到了100分(满分120),即使你还是大学生,你已经可以尝试去新东方之类的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了(新东方很多最早的老师就是这么干的)。而在新东方当老师,每个小时可以赚到100多块课时费(这里是泛指,实际上不同的班型、不同的地点可能都会不一样),关键是课程够多,月入几千块甚至上万都不是问题,比大学里的勤工俭学、做个家教好太多。更关键的是,踏出了这一步,至少你就进入了职场,你未来的职业方向就有了一个明确的选项,个人职业化发展早启动几年的时间,比起毕业后才满头雾水地开始找工作,真的是强多了。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在这个行业。关于这个行业,有很多话可以说。不管外界怎么说,至少,这是一个对第一届大学生来说,非常不错的行业。(具体情况请期待玮玮姐的分享)。

可是当时的我,因为几乎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存在,身边也没有人告诉我这个选择,一、直、在、考、六、级……

后来,等到我开始考虑出国、也考虑转型做培训老师之后,我终于开始了学托福、考托福的历程。最终,经过两次考试(不吹牛,我确实是考了两次),终于将托福考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因为当时还要全职上班,两次考试其实都没有完全准备充分)。

等我考出这个托福,已经是我大学毕业4年以后的事了。


4

本来大学就可以做的事,本来大学就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做的事,等到了大学毕业四年后才做成。

这是一篇坦诚的分享。我现在在做的,不是去后悔,因为我们需要往前看。我想做的,是跟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关于英语,我不够努力吗?我也参加了社团,也“努力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努力考六级,考专八。可是现在看来,我确实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因为种种原因,我压根不知道托福的存在,也就没有想过考托福这条道路。

关于GPA,我做错了吗?我确实错了,错在我相信了不挂科就万岁,错在压根不知道GPA在出国、求职的时候甚至会用上。当然也可以说,我错在没有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好到周围的同学都清楚地认识GPA的重要性。

所以问题出在哪儿呢?


5

以上两个的“不知道”,就是问题的所在。所谓“不知道”,就是一种认知的局限,通俗一点,就是无知。为什么无知?从小生活的圈子有限,大学接触的圈子有限,读书有限。

所以,希望大家借鉴我的经历,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好,加入FGCS这样的社团也好,尽全力去接触更大的世界,争取早日突破自己的局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快一点、再快一点。

当然,多读书也是一个办法。在FGCS的第一份问卷中,我看到很多同学现在在读的书,坦白说我认为很多书并不是大学时期该读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另起一篇再写。

下一篇讲述我工作之后的五年,从毕业到最终去留学,我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做出了去留学的选择,以及我是怎么申请成功的。

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