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40号】《荒野猎人》:美国式的“政治正确”
“你们从我们这里偷走了所有东西”。《荒野猎人》中印第安阿里卡拉族酋长这样对与他们交易的法国人说,因为法国人指责这些皮货是他们偷美国人的,收购价要打折。
这里涉及到了广义所有权的确立,最初印第安人生活的北美大陆上,是没有所有权的,英法西殖民者的到来,才建立起了相对的所有权。土地、河水、森林、高山、动物、野果……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属于任何人。在只有印第安人生活的时代,他们捕猎、采集野果生活,与其他部落间偶有以物易物的交易。但英法西等国的殖民者到来后,土地、森林、河流有了归属,他们搞不明白:因为这些不像野果和猎物可以搬走、拿回洞穴或者居住地。难道你们可以把土地、河流高山带回家?这就是不同文明阶段认知的不同,在国家这个概念确立之后,土地、河流、山川就属于国王所有,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一种先进文明与原始文明的碰撞,造就了热兵器对冷兵器的掠夺和强暴式入侵。于是,才有了影片中酋长怨念式的表达,但怨力无法阻挡先进的枪支、子弹对弓箭的压倒性屠戮,他们的命运注定是一曲悲歌,可以无限惆怅,但无法挽回。
《荒野猎人》为已成长为中年大叔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结束了多年陪跑的旅程。其演技在片中的确可圈可点,但影片除了虐心的人熊大战、艰难的绝境求生、差强人意的复仇追杀几场戏稍有看点外,整体较为沉闷、缺乏亮点,厉时2小时35分钟看完后,甚至很疲惫。这也许是没读过原著和不太了解美国历史的缘故吧。
不过,影片也有耐人品咂之处——美国如何处理处理印第安人原住民的问题,英法西等殖民者来自欧洲大陆,他们占领了印第安人生活的土地,并将所过之地宣布为英法西国的土地,插上国旗。而那时的印第安各部族还没有发展出国家的概念。
影片主角休·格拉斯客观上成为一个沟通现代文明与印第安古老文明的媒介,他与波尼族人女子通婚并育有一子浩克。他会说波尼语,有一个混血的儿子,熟悉印第安部族间的仇恨与罅隙。在这里,掠夺者和被掠夺者融合在一起。最后,他们形式上合力杀死了卑劣的言而无信者、骗子、逐利者、道德败坏者菲茨杰拉德。
荒野求生不惊奇,也不稀奇
荒野求生是艰难的,对一个与熊搏斗后奄奄一息的人,则更加艰难,然而,格拉斯求生的本能和熊熊的复仇烈焰让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吃腐肉、生肉,在冰水中漂流。
If you look at its branches,you swear it will fall. But if you watch the trunk, you will see it stability.
(如果你看着树枝,你确信它一定会落下来,但是,如果你看着树干,你会看到它的强韧。)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阐释了生命的韧度。
最能打动人的是真实的生命的顽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更能激励人,然而用光影的手段去呈现难免挂一漏万,没有原著小说用文字描画的详尽和更有张力。加之,在虚构盛行的光影世界里,奇迹随随便便就能发生,所以在观众眼中格拉斯能生存下来并不怎么突兀和惊奇,这原本也是影片既定的逻辑线,没有出乎观众预料之外,只是比较虐心而已。
正义的猎人也是猎人
格拉斯为儿子报了仇,菲茨杰兰德被他扼得奄奄一息,扔进冰河中,下游的里族酋长从水中捞起,用匕首割了菲茨杰拉德的头皮,双方合作将道德卑劣的小人、骗子、利欲熏心者击杀。
里族人从格拉斯的身边经过,未伤害他。因为是他从法国人那里将酋长的女儿救出,弥合了之前的嫌隙。整个故事在此明晰:法国人绑架了里族酋长的女儿,酋长以为是美国狩猎队干的,于是带领组人攻击狩猎队。狩猎队败退过程中,格拉斯与熊搏斗受伤。队长亨利悬赏300美金让菲茨杰拉德和布里杰看护他,但菲茨不仅杀了格拉斯的儿子,还扔下格拉斯不管,带领布里杰逃回了营地。格拉斯艰难的活了下来,路上艰险地躲过里族人追杀,路遇一波尼族人,并成为患难之友。波尼族人为他治好了伤,却不幸被法国人杀害。格拉斯伤好后,追到法国人营地,救了里族酋长的女儿,夺马而逃。有此一节,才有了后来他追杀菲茨杰拉德,里族酋长协助了他,且未伤害他,形式上达成了一种合作和和解。
但寻求复仇和寻求正义的猎人,终究是猎人,他们不仅偷走了这里的皮子,更进一步,他们占有了这里的土地,印第安人在现代枪炮的逼近下,一步步退缩。
因之,虽然这部影片得了三项奥斯卡金像奖,但只能说是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虽然真实,但里面美式的政治正确显得有些蹩脚。
不过,因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欧美还是具有很大知名度和市场拥趸的。虽然真实故事原型并未杀死菲茨杰拉德,因为菲茨已经参军,而杀死一名军人会给自己惹上大麻烦。
在荒野时代,复仇戏码带有天然的正义,然而,在法治社会,是严禁私刑杀戮的,必须经过公正的审判才行。然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今日仍大有市场。这不能不说是法治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