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教育亲子教育

孩子的起跑线,从来都只有一个!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29人  不迟到的Suki

引言:前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香港“幼升小”竞争激烈程度让上海小巫见大巫!》,我的转发评论是“太夸张了,这些家长都着魔了”。然后,好几个朋友发微信来问我,香港真的是这样吗?你不会也给你家宝贝报了5-6个培训班吧?今天,正好借这篇文章跟朋友们谈谈这个话题。

先跟大家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概要:香港的很多小孩子,从小幼儿园上2间,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同时上5-6个兴趣班 还有升学面试班,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总之,说香港的小孩活得很辛苦!

关于教育,我有自己的坚持;关于成功,我有自己的定义。或许并不主流,但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家长朋友们的意见。世界很大,竞争很大。太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的在社会上的“一席之地”,亦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让孩子过小就背负上了太多的责任。我理解。但是,不认同。孩子的健康与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基本是是大部分家长的执念了。可是,孩子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怎样才叫没有输在起跑线?……你的孩子报了10个培训班,我就报20个,这是没有输在起跑线吗?想来可笑!孩子的起跑线,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父母的见识!

要快乐,不要成功!

做我的孩子,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我不会给她布置太多的功课,更不会对她有太多过高的要求。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她健康与快乐地长大,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最近网上疯传的那只青蛙妈妈一定不会是我。但是,我有一些近乎执着地“坚持”。

坚持“有些东西,自己教!”

有些东西,自己教。比如语数外、比如学习与阅读的习惯,或许你会说,不是哪个家长都有能力教的,我想问一句,大学毕业的你,真的没法教幼稚园和小学的课业吗?还是你根本没有努力和用心!

去年,小家伙跟我说,妈妈,我喜欢跳舞。于是,我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这也是我给她报的唯一一个才艺班。前一段时间,我在考虑,是不是再报一个绘画班,因为不止一次,小家伙向我呈现出她对画画的兴趣。她自己的兴趣,是我给她报班的前提,也是唯一的前提。

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部分的人终将平凡。我们得承认和接受。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朗朗。可惜的是,大部分的父母并不接受,他们依然“尽心尽职”的在努力培养自己家的“朗朗”。

尽管,当给孩子报了各种班之后,家长们或许会很骄傲和确定地说,孩子自己喜欢,他们不累。但是,真的不累吗?假设你自己上了一天班,终于下班或放假休息了,再让你去上个培训班试试,哪怕是你喜欢的。更何况,还不止一个!

我坚持有些东西自己教,比如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比如幼小的语数外。为什么明明可以自己教,却让孩子舍近求远到处奔波。我理解给孩子报舞蹈班、绘画班。但是,明明家长是大学毕业,甚至是英语专业,还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英语辅导班,这算怎么回事!明明家长来自国内,普通话比香港人好太多,还非得送孩子去上个普通话/中文班,这又是什么情况……好吧,或许是你钱多没地方花。但是,在我看来,钱多也不能把你自己的责任推给市场上的辅导班老师!

或许你会说,自己会和会教是两回事,确实是两回事,但是别忘了,首先,你只是辅助老师在家里指导而已;其次,你的“学生”是幼稚园或小学的孩子!我作为一名二语习得专业的研究生,就语言的教与学,我是有发言权的!教与学无处不在,不是非得有一个具体的教与学的形式才行的。

或许,你可以请辅导班的老师教会孩子ABC,但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你的孩子也终将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对他来讲,学习只是任务。而非|习惯|与|享受|。而后者,是家长言传身教才会有的结果。

作为父母,有些事情,不能偷懒!

你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我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见识决定了孩子的见识。为人父母,我们尽心尽职地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什么时候督促自己努力学习进步了呢?在一个家里,如果成长只是孩子的事,那么,我可以说,孩子的成长也终将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成长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事,那么恭喜,这个家庭终将拥有一个优秀快乐的孩子,和优秀快乐的家长!

原则一:走世界看世界。很多朋友会说,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条件不一样,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每年出国旅游的。我想说的是,走世界看世界不是非得出国才算的,坚持每周末陪她去不同的地方就是!世界很大,家门口为什么就不是世界呢?对于孩子来讲,每一个新的地方都是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会在那里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建筑、不同的人,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陪伴他们一起去那些新的地方,看那些新的事与物。对此,我之前写过一篇《只有见过世界,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活!》。

原则二:每天的阅读时间。如果你的孩子有每晚听故事的习惯,那么每天晚上的床上阅读时间,一定是他/她最开心的时间。我是一个不勤快的妈妈,但是,我再累也一定会坚持每晚绘声绘色地讲完她自己挑选的那几本书。每个妈妈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故事讲三遍,还是可以的,但是讲到第二十遍的时候,真是想shi,但是,小家伙们却依然听得兴致勃勃。对付这种审美疲劳,我现在的策略是,每半个月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加上家里的书籍库存,她选择的范围大了,所以,选中同几本书的概率就自然小了。但是前提是,借书和买书时,在你把关质量的前提下,给与她充分的选择权。

原则三:任何时候,都相信她,对她绝对的信任。这里的信任,不是单指相信她不会说谎。而是包括人品和能力双重的信任。为此我是跟她外婆有过激烈争执的,我母亲那一代的人相信孩子是很“坏”的,会故意挑衅和调皮。所以,她们认为对待孩子就要“斗智斗勇”,孩子说的话,要选择性的听。我对此坚决反对——我选择任何时候都相信她,我信任她不会说谎,不会故意挑衅,不会故意调皮,不会骗人,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并且,我信任她的能力。我相信孩子是懂事的,当她看到爸爸妈妈对她那么信任的时候,或许第一次,她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使了一个小坏,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她一定不会了;我相信孩子是有无限潜能的,我相信很多事她都可以做到,所以,面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我不会“宝宝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我帮你”,不,绝对不会!四五岁的大孩子了,你会自己穿鞋的,你会自己整理玩具的,你会自己吃饭的,大部分的功课你自己会完成的……妈妈相信你。如果你有不会的,妈妈会帮助你,但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认为你有能力做到!

最后,借用董卿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说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共勉!

SUKI,坐标中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全球商业管理硕士,暨南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曾任国内Top3某教育集团华东区人力资源总监,一名瑜伽爱好者。现从事金融理财业,公众号“Suki香港笔记”是Suki精神自留地,留给自己也欢迎朋友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