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笔记
学习动机: 主要是一种认知反应,涉及对活动的认识、理解活动所形成的知识、掌握由活动促进的相关技能。因为认可活动的价值而愿意专注、努力去做、去自我实现。
具有学习动机意味着能采取学习性目标和相应策略(积极加工信息,与当前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确保理解该信息),它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并无直接关联。
激励学生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律学习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终目标。
即使是在学生认为某项活动内容无趣、过程痛苦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激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兴趣取向的玩耍或随性探索,不同于收到激励的专注学习。
学习取向性 (强调学习目的和问题解决策略)VS 任务取向性 (只是将作业学习视为需要完成的任务)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一让学生有东西可学,即提供学习机会并认识学习的价值。
二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即思考学习内容,提供方法知道。
1.理解活动价值
动机最近发展区和认知最佳发展区
营造激励学生的最佳学习情境,教师既要注重课程(充分的学习理由,在真实情境活动下进行),又要注重教学(教师适当干预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和目的的认识,帮助构建图式,理解应用)
2.示范、辅导和提供支架化帮助
示范:思维过程公开表达为参与活动提供认知示范。比如把完成任务所需策略表达出来,并说明享受该经历、从中获得乐趣的想法与感受。
辅导:提出课前准备要求、提示和线索,以及完成任务后进行反馈,告诉学生该做什么、避免做什么。
支架化:为初学者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提供支架化帮助,随着技能提高,逐步把学习责任移交给他们自己。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在学习社群的背景下(目标为导向、重点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真是活动和任务),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引发失调或认识冲突
2.概念变化教学
3.使抽象内容更加个性、具体或熟悉
4.引发任务兴趣或理解
5.引导形成自己的学习动机
支架化学生努力学习策略
学习目标明确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重要性和有用性)
2.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和应用核心思想观点的问题和活动,通过问题让其关注所学内容。
重点要设计有目的的问题顺序,帮助学生对关键点形成正确理解,递进思考。第二,也要注重提问技巧,第三,学生做出回答后,不着急立即做出评价或回答,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讨论,从而学会认真倾听思考,既要坚持己见,又要尊重他人。
示范与任务相关的思路和解决过程
引发元认知意识和学习策略控制
元认知意识:有意识地恰当的策略、跟踪策略的有效性、发现并改正错误、在必要时使用新策略
完整的学习活动包含以下阶段:
1.引入:说明目标时侧重于重要思想的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
2.初期支架化:明确的说明和示范,了解活动重要性以及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
3.独立学习:教师监督学生表现,必要时给予支持,或引导修订策略。此过程教师的及时反馈很重要
4.总结/反思/评估: 重新强调学习目标和母的,反思完成目标以及目标的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