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咨询师成长|咨询师可以助人助已?可能你对这个职业存在误解
新手咨询师在执业初期,往往会有这样两种感受:
一种是来访者状况一直不好,带给咨询师的焦虑感;
还有一种,是来访者状况迅速变好,所带来的成就感。
对于第一种,作为新手咨询师,
首先要控制自己的预期
根据前人研究,“是否清楚自己并非全知全能,存在知识边界”是导致这种焦虑感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咨询学习到了哪个阶段、参与何种助人实践,明白实践中助人者角色的工作范围和局限,都是助人过程的必修课。
只有当咨询师接受了自己的不能胜任感,才能慢慢变得胜任。
在一次学员活动时,老师告诉大家:不能胜任的焦虑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承受的一部分,是需要自我原谅的部分。因为我就是新手啊,新手咨询师就是还处在不能胜任的状态啊。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不胜任,不要总去责怪。之后,你才能够去面对这种不胜任感,安下心来去想想这个过程,不断思考哪里可以改进,这样才会慢慢地变得胜任。任何一个胜任的咨询师,都是从这种不胜任的感受中慢慢走出来的。
另外,只有我们承受了我们自己的焦虑,我们才能够给来访者提供一个能够承载他焦虑的容器,而这个东西是他需要承受的,也是我们需要承受的。
而第二种情况下的成就感,
往往是给新手咨询师挖好的巨大的坑
“你为什么要当咨询师?”
“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助人助己啊。”
这是我们收到的,近8成初学者的答案。但是这条路走的越远,你越会发现与自己当初的意愿背道而驰。
起初我们都以为自己做这个职业,是想帮别人,后来被无数人看穿和验证,我们真正想要的,是通过别人的求助,让自己感到优越又强大,以此让自己回避自身的无助感和弱小感。
当我们身处咨询室里,我们固定地坐在咨询师的沙发上,那个求助者的沙发被他人轮流使用着,想想,这个可以带给我们多么安全的体验。
在几年前的某次课程上,一位咨询师说:“我一天做8个咨询。”有些骄傲的情绪在她语言的背后。有人问她:“你不累吗?”她说:“一点都不累,很充实,看着我的来访者感觉很好地出了咨询室的门,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们并不反对通过工作或者别的事情获得成就感。但唯一,通过咨询得到成就感,还是让我们感到有些异样。
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者会呈现糟糕的状态,也会因为咨询发生好的改变,这些是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必要欢庆那些好的,也不必要太沮丧于那些糟糕的,这些都是存在本身。
谁也不能保证来访者不会遇到更糟糕的事情,因而还会有很糟糕的状态。咨询的意义更多在于,来访者能够利用咨询获得面对糟糕的自我状态的能力,而不是“排除异己”。
而成就感这个东西,是一个完全的主体感受,是我对我所取得的成就,有所感觉。
当来访者通过咨询得到了好的改变,咨询师因此产生了成就感,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反移情反应,就是应该由来访者体验到的成就感,被咨询师体验到了。通过觉察反移情,在咨询过程中,以讨论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吸纳这个被分裂出来的“好”的部分。另一种情况是,咨询师还未修通的自恋性融合。
举个例子,一个5岁小男孩画了一张特别艺术感的画,老师说你的孩子很有绘画天赋。妈妈听了后,觉得很有成就感。这其中的细微之处,大家已经可以体味到了。
如果咨询师在日常生活,以及在关系中没有被滋养、被支持的来源,也没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有些成就感,那么他可能会专注于通过逼迫来访者变“好”,而满足自己对成就感的需要。
说完了“助人”,来谈谈“助己”,
其实这也是一个常发生的误会
我们国内现在心理咨询虽然越来越普遍了,但是很多人还是有“病耻感”,觉得看心理咨询是一件很丢脸很羞耻的事。
求助心理咨询师即承认自己“我需要帮助”,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一点,因为接受这一点即承认自己的脆弱。因为不接受自己的脆弱性,于是,他便把这种需要投射出去,认为“别人需要我帮助”或者“我想帮助别人”。这样一来,他心理感觉就好多了,意义感、崇高感就出来了。
所以很多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不去看心理咨询师,反而“以学习代治疗”来和心理咨询师抢饭碗,导致心理咨询师相关的培训和课程火爆,价格也一路飙升,这是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普遍的现状。
以前上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的时候,老师们就开玩笑说:想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或者想从事心理咨询师的人都是自己有点“问题”,有点“心理毛病”的人。听后,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可能多多少少有被说中的感觉。
武志红说:“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很可能是,你需要一名心理咨询师,但因为自恋和不信任,你不敢去把自己交付出去,因为你内心都没住着一个可以信赖的内在客体。这句话还可以继续推理:当你真把自己的内在疗愈好了,那时你可能会发现,你想疗愈别人的动力也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