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把拳头挥向了妈妈的刀口
1
中午约见了护士朋友,见面却是一脸的疲惫,黑眼圈尤为明显。
我问:医院最近加班很多吗?
朋友摇摇头,别提了。我都要疯了。
细问之下,原来是一名产妇在刚生完二胎的第二天,被亲闺女知道了这件事,跑到医院来大哭大闹,一个劲儿地往新生的婴儿面前扑,扬言要掐死这个小弟弟。产妇的丈夫和几位亲戚围追堵截竟是挡不住十五岁少女的疯狂,好在一个护士机智,把婴儿抢过去递交其他同事藏起来。少女抢不到婴儿不解恨,竟然挥着拳头狠狠地杵向了妈妈腹部的刀口处,顿时有鲜血浸湿了纱布,染红了一大片,产妇脸色苍白,咬着牙,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地滚落。而产妇的丈夫和亲戚正竭力拦截发疯扑向产妇的少女,一口一个:儿子,乖啊!我大儿子,乖啊。
眼见着场面失控,产妇怕有失血危险,朋友一着急报了警,医院保安也来了,其他房的病人也围着了病房门口。如此闹腾了一个多小时,直至警察来了,连少女带产妇的丈夫一起带走,才算彻底安静。
关键是产妇前一天难产才剖的宫,少女那拳头不偏不倚正中刀口,医生赶紧送手术室作紧急处理,又是一宿忙乎。
我听得的心惊肉跳,这是亲生的闺女吗?
朋友哼了声,可不呢!我今儿下班时还跟产妇说:按您闺女现在这个状态,你出院后回家坐月子可一定要担心老二的安全。
产妇呼了口气,淡淡地说了句:是,我回我妈那坐月子,看我们老大真能把老二掐死呢。
护士朋友说:老大不同意要老二,逼着做流产的她真见过几个,生完了把老二和老妈一块儿往死里整的,她还是头一次见。朋友抬头问我:十五是不是也不小了?该懂点事了吧。
我仔细回想了下,十五岁的我,好像在读初中,那个时候已经是寄宿生了。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我说那产妇没事吧?
朋友叹了口气,跟生孩子比,这自然算不上什么大危险了。
我也沉默了半响,这个话题似乎让我们都有点沉重。
朋友说:我有个不好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根本不适合要二胎,他们连一胎都养不好!还生?多养几个混世魔王吗?朋友喝一口茶,缓了口气,啊,亲爹居然拦不住一个小姑娘捶自己的亲媳妇。还在那里含含混混的,那是人命耶!
朋友的观点我是认同的。的确,没有哪个娃娃打娘胎里一落地就是个小混蛋。
明末清初黄宗羲有:“爱其子而不教,尤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三字经中亦有:“养不教,父之过。”之金句。
这些古训,实则硬生生地讲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的教养问题,是每一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
从古代的私塾到今天的学校,可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因为新生一代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也因此有祖国的花朵这一说。应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广泛和丰富。
只是教育和教养,是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
教育和教养的对象都是孩子,但是主体侧重点却不同,前者包含了父母,但更多指学校和社会,后者则更倾向于父母,我们说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更多时候是指向父母和家庭的,而不是看学校和社会。当然,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也是不能脱离学校和社会。单纯只是跟家人,跟家庭内部的往来,我们很少去评及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教养受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但更多是在个人修养行为及道德素养,这与家庭成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曾经在地铁上看到一对年轻的母子,年轻的妈妈领着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地铁上恰好只有一个位置:
妈妈问孩子:呶,只有一个座位了,你去坐吧。妈妈站你旁边。
孩子摇摇头:不,妈妈。爸爸教我出门在外时,一定要记得女士优先。妈妈是女士,妈妈请!小男孩很绅士伸出一只小胖手。这一举动逗乐旁边的大人们,有年轻的小姑娘要让座给她们娘俩。
妈妈冲姑娘摇摇头,谢谢您。不过我们娘俩很快就到站了啊,不给您添麻烦了。然后转向小男孩,要不,我们轮流坐,一人一站地,如何?
小男孩歪着脑袋极认真地说: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坐小姐姐的位置?
妈妈低头:那个小姐姐跟我们买了一样的票,她比我们先到就先有座呀,那个小姐姐上班也很累的呀!你有没有上班呀?
小男孩的脸笑成一朵花的样子:没有。妈妈你真的是很爱我哟,妈妈比我重,站着会更累呢。
妈妈哄着孩子,快点去,咱俩就都有座位了。
小男孩轻轻摇了摇胖乎乎的小脑袋,还是妈妈请,下站我再坐。不然爸爸会嘲笑我不像个男子汉呢。
年轻的妈妈听闻此言,真的就坐下了。
地铁的一站很快,大约四五分钟,轮到男孩坐了,妈妈说:儿子,该你了。
男孩点点头,先等妈妈站稳,扶好,再坐下来,并坚持把妈妈的大书包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妈妈站着已经很累了,书包我来拿吧。
如此反复。
过了五站,到了第六站时,从前面过来一位老太太,年纪大约在六十岁左右,靠着右侧门口站立。男孩看了看老人,再看了眼妈妈,把书包递过去从座位上爬下来,但是,很不凑巧,孩子刚一起身就被旁边的一位大妈一屁股占了座,孩子楞楞地看着那位大妈,黑溜溜的眼睛里满是不解。周围人也多少带着点异样的目光,这时候,靠着老太太那边的两个年轻人起身让了座位。
年轻的妈妈过来,牵着孩子的手,瞥了眼大妈,跟孩子说:那位阿姨可能累了,让给她吧。
孩子重重点头说:妈妈,可是我们是不能那样做的,对吗?
年轻的妈妈说:对呀。我们宝宝要做有教养的小孩。那样爸爸妈妈会很骄傲的。
小男孩听得一声宝宝,有点小别扭:妈妈,你说错啦,爸爸说我在外面是小男子汉。
啊,对哦!我们家的小孩是小男子汉,都可以保护妈妈啦。又过了一站,妈妈牵着小男孩的手往侧门靠过去准备下车,孩子主动站到妈妈前面,一只胖乎乎的小手微微后侧,有人挤过去时,立即伸手护着妈妈。
还在车内的几个阿姨学着人家孩子奶声奶气的乖巧模样,说起了自家的孙子,都夸人家孩子有教养。而抢座的大妈不知多会就下站了,早不见人影了。
的确,年轻的妈妈不只在给自己的孩子上课,也给同行的路人上了一课。我们都知道羡慕别人家的好孩子,却忽略了一点,别人的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父母教养出来的。
3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养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孟母教子的事迹被人广为流传,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家长在演绎现代版的“孟母三迁”,农村的往城里靠,城里的往市里靠,市里的往更大的市里靠拢,国内的往国际靠拢。可以说,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国的父母有了空前的危机感,也确实在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一切良好的条件,我们甚至在很多教育机构都能看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等鸡血似的标语,为此崛起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学区房,无不在明里暗里地透漏一个信息:想要孩子好,就得给足够优质的资源。
可是,这是否说明:我们正在把教养的责任慢慢地推向社会,甚至是孩子本人。我们对学校说:我们花了很好的价格,请给我一个很好的孩子;我们对孩子说:我们给了你很好的资源,请你变成一个很好的孩子。拜托,学校不盛产哆啦A梦,老师更不是魔术师。
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虽然说,我们是不认同这种绝对的教育观。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整个青少年成长期甚至步入社会后的成年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忽略了为人父母,言传身教的首要义务和责任,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孩子的确输在了起跑线上,孩子输的不是父母给的教育资源,而是父母本身。
2013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先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强奸被曝光,之后便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少年轮奸案,直至获刑。整个过程其母梦鸽女士以“作为母亲,为孩子做什么都不为过”为由多次想为孩子争取更多的保护却屡屡被曝光。说实话,作为一个母亲,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那么,李天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事件爆发之前,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履历:
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
4岁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
8岁开始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
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
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
这样的孩子,不够优秀吗?这样的家庭,没有能力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吗?可以说,人家师从的老师,参与的比赛,是我们很多普通老百姓听都没有听说过的。
梦鸽女士在《南都周刊》记者采访中,就网友《一个父亲的来信》作了如下一段回应:如果对方真是一个有良知、正直和社会责任感的父亲,他应该想到,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们创造了怎样的社会环境,你不谈他们的责任,却只是偏激地指出孩子们的错误,这种评说并不客观。
我们客观地说,确实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给了孩子们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社会环境,但是这个成年人,包括了我们所有人。而孩子的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有义务给予孩子更加积极、良好、向上、健康的引导,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痛失一个孩子,最难过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为人父母者。
4
公益人郭咏先生说他有一个愿望:为事实孤儿建造一个“家”。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事实孤儿这个词。
我曾经翻过当时提供的一些事实孤儿的基本信息,极为震惊,除了像郭咏先生一样父母双亡的情况之外,还有很多小孩是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都还在世,却被丢给其中一方(一般有一方身体不健全,失去劳动能力)及相关亲属的孩子。那些孩子看起来像是有父或者有母或者爷爷奶奶一两个亲人,实际上呢,孩子多半已经被离弃,丢给了无劳动能力的一方,成为了事实孤儿。
没错,就是生而不养。
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背井离乡与孩子失联的父亲或者母亲,大约过得都不大容易。但是,同样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比这些孩子要容易一些。因为至少,他们是成年人,有劳动能力。而被弃养的孩子不是。他们眼巴巴地守着,脑海里回放了无数次亲人回归的画面,一次次落空。
同样在离婚风行的年代,法律会规定一方给有抚养权的一方一些相应的抚养费,法律也明文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悲的是,这一点被多数的成年人理解为:教育费和生活费。离婚更多时候意味着孩子或将失去父亲或母亲一方甚至双方的陪伴和教养。离婚后一方给钱一方抚养或者轮流照看或者直接甩给亲戚等接力式的抚养举不胜举,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部所有人。
我们说的只是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只说,抚养一个孩子不是给饭吃给书念给钱花就够了,说难听点,家里养只小猫小狗都要有个人牵着去放放风溜溜弯的。更何况是一个娃娃,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态度的孩子,是需要父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陪伴、关爱及教养才能健康成长的呀。
有人会说,不要离婚了呀?没有爱的婚姻家庭给孩子的会是一个更糟糕的成长环境吧。这完全是反人类的呀!
对!我们说的不是离不离婚,我们说的是,在我们成年人做任何选择之前或者之后,都请优先考虑下那个自己亲生的娃娃的感受。
有人会说,不要孩子了呀,这个社会这么多不稳定,养个孩子真的是不要太难了。
对!可以选择不要的,但是请记住,那是在生之前。
有人会说,不要工作了呀,忙死忙活的为了谁?
对!为了孩子,为了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那么请放下手机,卸载“农药”,顺便屏蔽了那些没有营养的群聊。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能够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的。
我见过很多人谈到二胎时,说的是有没有钱,有没有人帮忙照看小孩之类的,很少有人谈及自己和另一半有没有能力再去投入到一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前一阵朋友圈里流传过一段话,说的特别好: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传宗接代,不用为我争光门面,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我宁愿相信这是我们大多数选择为人父母的理由。
那么,请我们尽心尽力尽责地参与到这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新生儿就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一弯水,你希望它长成什么样,那就给予什么样的爱:
希望她长成春天里的一朵花,那就给她阳光、温暖、善良;
希望她长成冬天里的一棵树,那就给他风沙、坚韧、强壮;
……
我不想说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之类没营养的话。
毕竟,孩子跟父母长的太不一样,只能说明不是亲生的。
我想说的是,为人父母者,请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一并赐予教养。因为教养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如果为人父母者缺席,那么孩子将不得不在步入社会时狠狠地补完这重要的一课。
诚如梦鸽女士所言:作为母亲,为孩子做什么都不过分。何况小小的拳头。只是,请允许其他人不能爱你的孩子如你,正如你不能爱别人的孩子如己出。
毕竟,他们跟你的孩子有毛关系吗?
-----完-----
如果喜欢,请继续关注,我会一直把这些故事讲下去,有我的,有你的,有他的,行走的路上,我们在一起~~~
Me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