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每日一篇

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的特殊要求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暗香疏影手笔

教师,这份职业赋予了许多的代名词,无形中增加了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这份职业做的是良心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无私奉献,把自己拥有的一切恨不得一股脑儿都输送给孩子们。所以说教师如蜡烛是园丁一点都不为过,他们把别人家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培育,而把自己的孩子却冷落了。

尤其是语文老师更是操碎了心,也许是她任教学科的特点,语文传承的不单单是汉字和语言,更是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单单是教会学生阅读和习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做人。自从统编教材改版之后,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的特殊要求会让你大开眼界,会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教学不是那么简单,要理清自己的身份。

第一重身份:作为读者

作为读者,我们就要明确阅读的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阅读取向,也就是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读,怎样看待这个文本。第二层面是阅读方法,就是你阅读的时候在文本的什么地方,能看出什么东西来?

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在教学中,对文本内容通读一遍,然后阅读课标和教学参考,没有用心去读文本内容,教参上怎么指导他也怎么去教,但教完后恐怕自己都说不清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内容,学到了什么,大部分的老师不会去反思。

就像三年级下册的《荷花》,这篇课文写的闻荷香、赏荷花、变荷花的内容。作为阅读者我们思路清晰,从赏荷花的段落中看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不由自主地就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随着荷花翩翩起舞。我们阅读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池的荷花,边读边赏,边赏边读,与作者一样有了身临其境之感。那作者是怎么把荷花写活来吸引读者的呢?这就要去研究。

第二重身份:作为研究者

研究者,需要借助理性反思来把握文本的关键处,即备课时思考我为什么感动,什么地方最重要,该看出什么才能获得这样的理解和感受。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备两头,一头是备教材,就是要找到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即理解、感受的关键地方。《荷花》这是一篇散文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没有亲眼看过荷花,他们只能靠阅读来展开想象,想象荷花的姿态和荷叶挨挨挤挤的情景。我们备课时就要考虑借助一些画面来开阔学生眼界,让他们亲眼目睹荷花开放时的不同形态,他们才会理解感受的更深刻。一头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明确了解学生的阅读难点在哪里,即他们哪些内容读不懂,不会读,不喜欢或读不好的地方。比如学生读荷花的美就读不好,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想象每一朵荷花的姿势,或者配上一些动作会激发他们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碰撞就会读出荷花美的韵味。

第三重身份:作为语文教师

文本解读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作为语文教师主要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这也是区别于前两重身份的地方。

阅读不是教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不喜欢的作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也要让他们喜欢去读。经典作品、伟大作品、优秀作品读起来确实很平淡很贴近生活,可学生只喜欢有节奏感、有跳跃式的内容才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时我们就要告诉他们这些看似普通的故事或作品,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敬仰、尊重的地方。《荷花》描写的荷花美不只在姿态,更在内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语文教师,这份职业确实不容易,不管是阅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为语文教学做准备,只有你读懂了文本,抓住关键的地方理解了内涵,解决了学生的困难点他们会喜欢上这样的作品,感受才会颇深,我们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才会研究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阅读指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