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黄巢:最漫长的长征(公元859—公元907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728/954c50c3c4b5f768.jpg)
第十四章 黄巢:最漫长的长征(公元859—公元907年)
唐朝之前的军事战略以地理战略,守住城池为主,但在宋朝之后都是野战和机动战。黄巢以运动战与流窜的方式,寻找中央帝国的薄弱点进行打击和利用,用机动性拖垮帝国的财政。但在之后他也选择了守城,放弃了机动战而被灭,就如同庞勋和王仙芝般,选择这种运动战更适合实力弱小的起义者,放弃则必亡。黄巢是最远长征的军人,无人企及。
在隋唐,长江中下游的发展超越了关中,在隋炀帝时期,长安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首都,关中平原的粮仓已经不能满足长安的口粮,他采用修建运河,在靠近粮仓的洛阳和扬州附近设立新的中心城市等方式 来缓解这种弊端,但在这期间运送粮食极其不易,耗费了大量的统治成本,长安已经不再适合这个角色。而洛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地方相继崛起,更接近粮仓,也更容易完成后勤补给。
行政中心的转移,中国军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固守城池发展到了野战和机动战,黄巢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证。
前奏:思乡武士叛乱记
唐代的云南大理黄巢,南诏国因为云南太守张虔陀的不法而叛乱。唐将鲜于仲与李宓率军攻打均失败。在唐代晚期,唐政府征集徐州的兵力前去桂林收复交趾(越南河内)。公元868年,戍卒们已经服役六年,在徐泗观察使崔彦决定再一次延长戍卒们服役一年时,粮料判官庞勋率士兵哗变。在藩镇割据的形势下,这些士兵回家的路还算顺畅。但在离徐州越来越近时,他们希望能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他们从王智兴兵变的例子得出,只要稳固的占领徐州,。中央政府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但他们未曾想到的是,徐州是个战略要地,一旦他们占据徐州,一方面会侵犯周边藩镇的权利,更不为中央政府所容。故他们此次哗变失败。
庞勋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以运动战的形式进攻政权的薄弱地带,逐渐发展,实力强大到是可以进驻中原,甚至进攻关中的。但固守一处只会更多的困难。
王仙芝:失控社会的流窜作战
庞勋起义给唐朝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公元874年王仙芝借饥荒开始造反,随后黄巢加入。刚开始两人的活动范围有所收敛,只在山东西部一带,皇帝动用五路节度使予以镇压,后,动用平卢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将两人击败,宋威误认为两人以死,奏请皇帝罢兵。但王仙芝和黄巢却离开自己的老家,开始更加广泛的军事机动。此时,因藩镇割据,皇帝想要再次调动各节度使军队,势必会引起更大不满。节度使们无法阻止起义者的进攻,任由他们通过。王仙芝向洛阳南方的邓,唐一带的薄弱点进发,以此为跳板向南襄平原进攻。两人攻城掠地,占据了多条交通要道,地方官员为自保,不肯讨伐。中央政府决定招降王仙芝,导致了二人的分化。黄巢为劫掠,多用军事机动,而王仙芝则受招降影响而开始寻找根据地,但中央政府此时却更倾向于武力镇压。他在夺取荆州一役失败后,被杀。机动性作战的原则超出了中央政府的武力调动能力,但因为招降黄巢希望能有块基地,但也正因为如此丧失了机动性而被灭亡。
黄巢:最漫长的流窜
公元878年,黄巢突破政府军包围,向河南进军,在潼关一带被击败。他以退为进,南下渡过长江,进入江西上饶,在镇江被镇海节度使高骈打败。他继续向南撤退,经过仙霞岭进入福州,不得以进入更南的广州。此时高骈请求皇帝批准越区打击黄巢,但被拒绝。
在广州黄巢经过休整,实力大增,沿西江和漓江直上,攻克桂州(桂林)顺湘洒直下,到达潭州(长沙),占领了荆州,但在攻打襄阳时被击败,南撤。在江西境内再遇高骈,黄巢利用高骈与唐王朝的矛盾顺利通过其辖区,随后黄巢一路顺利的攻克了潼关,占领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此时黄巢控制了长安以及周边,他无法统治更大区域,也无法得到其他藩镇的支持,由运动战转为守城战,又不得不面对粮草以及军费等问题。后,在各节度使大联合以及少数民族沙陀人骑兵的联合攻击下,他逃离关中,退回河南,后被击毙。
缩短的分裂期
黄巢之后唐王朝表面上还算完整,但节度使们却开始了吞并,并形成了几个大的节度使,朱温(治汴州,即开封),李克用(治晋阳,即太原),还有幽州刘仁恭,关中凤翔的李茂贞,江淮杨行密以及湖南长沙一带的马殷等。在唐,每个节度使形成的军阀割据基本上都是以地理形式的自然延伸,中央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在华北平原是巨大的中原地区,谁占领了这块区域,谁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权力。先是朱温在此建立了后梁王朝,后来李存勖建立后唐。然后几个超级军阀区又出现了后晋,后汉,其他的军阀建立了后蜀,南唐,荆南国,南汉国,吴越国等,这样就出现了十国(吴,南唐,前蜀,后蜀,荆南,楚,吴越,闽,南汉,北汉)。
但统一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经过五十余年,十国在宋纺五。
分裂时期越来越短,说明人们已经深知统一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是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进步的体现,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以及造成的人员的伤亡却越来越大。如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抗日战争,都是战争提速的最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