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十八篇08|偶遇柳暗花明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00/7a9ca88ee4b8b8ed.jpg)
杭州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相交融,漫步其间时,有时候转个弯,岔条道,意想不到的风光或小景就猛然出现在面前,又或者有时专程去寻一处风景,遇到的是比期待中更让人惊喜的景象,柳暗花明又一村,直击内心的明媚和柔软。四季变幻中,这里有太多的不期而遇。
长桥溪清凉夏日
有一次准备到浙江美术馆看展,大夏天的到得太早需要找个地方打发时间,在地图上看到附近有个什么公园,便信步走去。公园的入口看起来极平常,可往里走着走着,平而圆的水塘、塘中的水莲还有一围高大的树木一处处地出现在眼前,原来公园内里很大,虽然地势并不起伏,园子里的植被和水系却格外丰富,间有亭子点缀,更增添了清雅的意趣。
怎么还没走到头?本以为是个小公园歇脚的,却流连于风景越走越远了,这里行人很少,天气又好,碧树蓝天如画一般,不,比画还要漂亮。看到一处木牌,上面介绍了这个公园的由来——是个治理污水的水系生态公园,污水?可是我看到的水又清又透,怎么会是污水呢?除了赞赏,顿时对这个叫长桥溪水生态公园的园子又生出了敬佩。
这个公园究竟就是用作污水处理的,还是原来这里水质很差,治理改造好以后变成了观赏的公园?我没太搞清楚,维护这样一处公园,当远比不上维护西湖西溪等大的水系,水的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想来在杭州市政中该是占比不小的,随处可见的园林工、清洁工、治安员更是个庞大的体系。
奈何杭城好玩儿的地方太多,这个小公园我也只去过一次而已,那天晴热的阳光、宁静的氛围久久遗留在心,一定,会再遇见它。
撞进“北欧大草原”
这是一次完全误打误撞意外的相遇。在医院打完疫苗以后,基于我潦草的印象,想要去“附近”还没逛过的铜鉴湖公园走走,实际上,公园的距离并没那么近,我又没有找到小红车,只能迈开步子摸索着跟着导航走,走了好久以后,有些后悔,因为实在是太远了,更让人泄气的是,越走越偏,最后走上了一条地图没有标示的死路,我在路的尽头徘徊了一会儿,附近都是工厂,也没什么闲人,只能打道回府了吗?
正犹豫着,有两个女生一边跟人视频一边往路的一侧走去,她们跟着手机那头的人的指引,从一处泥泞的围挡缺口处进去了,我赶紧跟上,高兴地问她们也是去铜鉴湖公园的吗?她们却说不清楚。进去以后,是荒地,两个女生又从荒草中间的小路攀爬到一处扔满了废弃物的平地上,我满腹狐疑,还没好好打量一下四周,两个女生不见了。
当我又穿过一处围挡和一段水泥路后,景象开阔了起来,附近有高大冷峻的山无言相对着,一条伸向前方似是被人堆起来的土渣路延伸了一小段,我走上土渣路,壮阔的景象一点一点呈现在眼前。
先看到了右侧矿坑一样的石坑里长满了高大的又有些干枯的芦苇,映衬着笔直如削过一般的山崖,有人在石坑里拍照,我走到土渣路尽头,是条断头路,四周悬空,远远的前方,山之间的空地绵延了很远很远,铺展开一片巨大的草坪。
下午的阳光正好,如茵青草仿佛笼上了一层轻柔的金色,正心驰神摇时,听见了细微的人声,这才注意到大草原上有一些黑点,是人,他们在拍照,或者露营。好好欣赏了一番风景后,我慢慢下去走向草原,心里嘀咕着原来铜鉴湖公园长这个样子啊,太不像公园了,而且地图上看不到这片地方,奇奇怪怪。
大草原的中间有条纵深贯穿的土路,偶尔有私家车停着,应该也有别的入口可以进来,人并不算多,年轻人一直在拍照,有相当部分是专业摄影团队,拍人像,拍柯基狗狗,吹泡泡,放风筝,奔跑,躺下,偶有带着孩子溜达的,还有坐在露营桌旁喝茶的。一侧的山壁高而直,像一堵高高的墙挡住了整个右侧,留下人工的痕迹,有个人不知怎么上去了崖的半山腰,支起相机在拍照。
春天傍晚的太阳消失得很快,这片古原一般的荒草地上投下了石山巍峨的影子,沿着草原之路一直走啊走,尽头是荒地,我仍在找铜鉴湖公园,显示它就在附近,隔着山之间的建筑和居所,好像还真的远远看到了湖和公园,那我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后来才得知,大草原可能是专供亚运场地的用草,却成了网红打卡地,其实它并不允许进入,再后来,隔着山头在附近看它,它已变了样子,有了建筑,还被完全隔了起来,看守人隔山吆喝着不许拍照,十分魔幻。
荒凉的、原生态的、野性的“冰山草原”之美,骤然出现在眼前又不见了,它一点儿也不杭州,却真的是在杭州,也许再难遇到了吧。
夏日萤火与夜寺
今年杭城的夏天高热而漫长,几乎没有雨水,村中小溪断了流,水塘的水下降了惊人的高度,不再青碧,这就叫作苦夏吧。白天熬着热难以出门,只偶尔有几次约三三一起在傍晚溜达,看到溪边树影里浮动着几只萤火虫,惊喜不已,据三三说在法喜寺和云栖竹径有萤火虫可看,于是立马出发。
在我的记忆里,北方农村秋高气爽的夜里几只“明明虫儿”的出现能让小孩子乐半天,可记忆实在太久远了,已然忘记那是怎样的光亮,更记不得萤火虫长什么样子了。
先到了上天竺法喜寺,刚转上游步道,就看到暗夜里溪对岸的树丛中,明明灭灭着许多的萤火,它们大多离地上的草丛较近,忽高忽低地飞着,一会儿亮,一会儿完全暗了下去,此起彼伏如呼吸一般相应着。轻轻地蹲在草丛里看对岸近在眼前的流萤,心也跟着它们一起鼓动。
萤火虫发出的光冷冷的,青中带点黄,仔细看又有细微的差别,那晚好像刚下过雨,溪水潺湲,树影愈暗,萤火的光便愈透亮。上百只萤火虫就如一颗颗微茫的星辰,无声飞绕着,又像小小的蜡烛,烧一下,灭一下,短暂地燃烧一两周就会永远熄了那光芒。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偶然地用尽全力只相遇一次,是流丽又无常的浪漫。
那一带的游步道旁有好几处观赏萤火的胜地,不少人默契地坐在溪旁不说话,静静地看或拍照,小路上还有很多的人走来走去,不时传来惊叹声。之后我们又去了云栖竹径,竹林里的萤火虫虽没有溪水边多,人也少,却是另一种空灵的美。溽热的夏夜,因了点点萤火变得不同。
中秋过后的农历八月三十,去夜游了灵隐寺,那时刚从别处听说了每逢初一、十五的前夜,灵隐寺是可以夜游的,因为半夜会有信徒要烧头香。如果到早了,灵隐寺外的景区门口还关闭着,等到七点半才开放,并且拦出的道路只能通到灵隐寺去。夜里视线不好,寺内开放的区域也是有限的,回廊下亮起的电灯被莲花样的灯盏罩着,昏黄中有穿居士服的年轻人喃喃念诵着经文路过。
夜里的寺庙人少,清静,很快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准备出门时,听到一阵击鼓声,循声赶到寺内的鼓楼,楼上灯亮着,走远才能费力地看到有个僧人在击鼓,鼓声有一定的节奏,不知是在练习还是有其他用意,难道是所谓“晨钟暮鼓”的“暮鼓”吗?这么晚才敲?击完鼓,僧人出来锁上门离去,留下穿着拖鞋走远的身影。
出得门来,路过钟楼时,又隐隐听到了声音不大的钟声,也不晓得是什么缘故。要赶车回家,夜游就到此结束了,我想,如果逢着一个不错的有月亮的十四之夜,还是有兴趣再夜游一回的。
大佛之上,宝石流霞
鼎鼎有名的保俶塔是西子湖畔北侧宝石山上点睛般的物事,游玩西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能看到它,从北山街上去爬宝石山看保俶塔吧,真的能看到“宝石流霞”的景色吗?我半信半疑地往山上走。
快要上到一个位置较低的小平台时,忽然见到一尊只有上半身的大佛像安坐在一处小院里的石壁上,佛像上有些大小相似的方形孔洞,就像建筑施工后留下的一般,小院里还有棵高大的银杏树,想起以前似乎看到过大佛与满树金黄银杏叶的照片,原来是在这里吗?一旁有介绍牌,写着佛像是大佛寺遗迹,若深秋前来,该别有一番神韵吧。
继续爬山,宝石山并不难爬,它整体矮而圆,茂盛的林木中修了一条条的石阶供人行走,不知不觉快爬到山顶的时候,山石又不同了。保俶塔近旁是小广场,还算平坦,边上却有块巨石,登上去直面山崖,整个山顶高低起伏,有突然立起的小山峰交错着,山峰间的缝隙就像一线天,侧身穿过以后,仍被巨石环绕,有人不知道从哪里找的路爬到了巨石上,下来的时候却无比艰难。
沿着并不明显的小路继续没走多远,竟来到了山壁的外侧,往上一看,倾斜的石壁上坐了些人在看风景,山下的西湖一览无遗,湖畔的楼宇密集地错落着,夜色四起,高楼一点点亮起了灯,越亮越多,属于城市的夜降临了。
山顶风大,暮色里的西湖、断桥、白堤还有远处的雷峰塔、城隍阁也有了灯光,虽然没见到流霞,看看这样的夜景也不错,只是下山的时候光线比较暗,一定要当心看好脚下的路。宝石山的奇崛虽不及名山峻岭,也自有它的意趣和妙处,闲来登临观赏,说不定就能碰上绝佳美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