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生活「好好感受吧!」
世界是一个圆,人情冷暖是生活的法则,而我们在这样的循环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自己的教训,慢慢的让自己去适应这样的环境。
我们在改变,因为生活在变得圆滑,让我们不得不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去改变自己。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如要说改变的前后有没有对比性,不是说我们的每分每秒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吗。所以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对比是我们的人性,人总是对比自己好的,轻视自己差的,企图能变得更好,变得更与众不同。
这就是对比性,是人性的一种,也是生活的乐趣。
为什么这么说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对比才有更深的感受力。
而我们生活着,不就是不断深化自己的感受力吗?
一个人的感受力体现了一个人的对生活的领悟的程度,更能说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感受力越深,自己活着的证据越明显。
普通人活着很难能够载入史册,最多就是入了族谱,可是你要问这个人是谁,根本不会有人认识,甚至记得。
所以轻于鸿毛的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曾经活过呢。
有人用自己疯狂的一生,有人用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有人用自己荡气回肠的活力来证明自己来过。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去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人情冷暖,去体验一番。
总是在开玩笑的说:人生就是历劫。可不是这样的说法,但不一样的是历劫的人生是有记忆的,回去了之后知道自己曾经历过劫,而生活只有一次的我们,没办法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
我们得认真去过好自己的人生,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历劫的说法,万一没有,那我们这一生岂不是虚度。
如果没有重来的机会,只会让我们奋力前行。
我们没有选择的机会,自然就不会瞻前顾后,而是勇往直前。
生活重在体验和感悟,就如我说的这样,不一样的年龄段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就拿我来说,我总是说自己的感受力不行,所以别人的深恶痛绝我没办法感受,喜怒哀乐也只形与外。
然而最近开始变得更有共情力了,看着别人的悲伤,我也感同身受了,这样的感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却能有肌肤的感受。
这样的我,会比往常更感性。
聊胜于无的人生会让人麻木,甚至对生命也没有过多的顾虑。有就有,没有也无所谓。这样的心态有时也会让人头疼,有时我们要的或许就是那点不一样的接触。
而我所说的共情刚刚好让我体会到了活着的感觉。
人有七情六欲,纵然再是一个面瘫,总是内心最柔软之处也会有些许感受。
可能你不清楚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你无视了,但这份感觉总不会消失的。
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痛彻心扉,喜怒哀乐。
你痛过,说明你活着,你开心过,说明你幸福过。
所以特意增加自己的感受力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
聊胜于无嘛,感受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