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的好

2019-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军师姐姐

朋友来电话咨询:孩子最近学习成绩退步,老师的反馈也不甚好,自己心里很是担心,周末与孩子见面如何与孩子沟通这个话题。

朋友是一位很有自我成长意识和行动力的妈妈,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当然,个人能力很强。朋友的孩子初一,住校,学习不错,只是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如预期。

因为各自都忙,只给朋友建议,可以提出想沟通下学习的话题,如果孩子愿意聊就听听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聊,就先观察,等等看。

6个小时后,朋友微信留言说跟孩子聊过了,她被气的不行。刚好忙完了一天的任务,我们和朋友通了语音。没想到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为什么气呢?

1、沟通的时候,孩子不积极,耷拉着脑袋,蜷缩在角落里……朋友说:“我让他坐好一点儿,他也没动”。

2、孩子对于成绩下滑的反馈是,这样也没什么,老师也没说什么,同学也没有因为这样对他另眼相看……朋友说,因为周围人没说什么,他好像很无所谓啊。

3、不愉快的沟通之后,孩子去做了作业,2小时后又找朋友聊天,说自己其实也在想办法提升,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起色。孩子还对朋友说,之前沟通说的无所谓,不是自己的真心话,也让朋友不要生气了,自己会努力改进的……朋友说:“这么短的时间孩子就变了一个说法,是不是为了哄我开心呢。”

4、即使孩子说了自己在尝试和改进,朋友还是认为:“你说自己在努力了,那我怎么没看到你的行动呢?

朋友的反应是我常听常看到的,也因为有些想法自己也有过,还真是好好的思考过。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倾听和同理心。

1、学习成绩下滑,这是一个敏感的,有压力的话题,孩子不太“积极”的肢体语言对吗?

怎样的肢体表现都正常。

试想,我们自己在和领导、父母、同事、朋友沟通一个让自己感觉有压力的的话题时,是怎样的肢体语言。是挺胸抬头,双目炯炯?我们会顾左右而言他,会有很自我防御的姿态,会直接叫停,甚至起身离开。孩子一定不觉得自己成绩下滑是好事,心里多少心虚,身体的语言就是想躲的,不愿迎上的。那么怎样的姿态是对的呢?假设此时他是挺直腰杆,双目直视,我们是否又会觉得他这姿态更显得满不在乎,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了?

2、成绩下滑了,学校里没有受到排斥。孩子一时半会觉得没什么,有问题吗?

对自己的成绩,孩子怎样的感受都正常。

试想,我们的工作有时候不理想,业绩退步了,工资拿少了。领导、父母、同事等等没说什么。我们心里其实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不是也觉得应该没那么严重,还有时间可以思考、扭转。或者一贯成绩不错的我们,突然遇到一次挫败,紧张之余,看看周围风平浪静,是不是也会觉得应该没那么可怕,不用太过紧张吧。

3、孩子2个小时后有前后不一致的表达,是不是变化太快,只是为了不让妈妈生气?

即使思考之后,觉得惹妈妈生气了不好,也是应该为他点赞啊。

朋友若能把孩子一贯的表现,和当天前后的表现联系起来看。其实2个小时之后,孩子经过反思,克服了心里的抵触和恐惧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很正常啊,就好像我们在情绪中的时候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回头发现自己制造了误会和麻烦,自然也是想尽快的能去更正和补救的。我们有时还可能因为面子,回避纠正。但孩子主动来纠正了,他比我们还勇敢。

4、孩子的努力我们没有看到,它们就不存在或者没有意义吗?

比孩子经历更多,努力过更多的我们,其实早就知道,一努力就有收获,这是理想不是常态。

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尝试,也许方法不对,也许量变到质变的时机未到。可是,我们却觉得他若努力了,必然就会有改变。或者我们心里早已对他们的努力框除了一个样子。没见孩子做,就不自觉的蹦出“没努力”的质疑。

如果类比到自己的工作呢?我们在努力升级业绩,可是短时间内,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BOSS来问责,我们说自己其实在努力了,只是尚未见成效。BOSS若来一句:“努力就应该有业绩,我没看到你努力的成果。”我们心里怕早委屈的下六月雪了。我们重复这样简单粗暴的因果推理,真的合适吗?

朋友的咨询除了上面的几点,也让我们从观察者视角思考了很多:

1、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孩子做一些我们期待的事情来解决自己的焦虑。

2、我们对孩子有太多“应该”的预设,对于他们的个性视而不见,他们的行为语言套用经验和自己的内心判断。

3、我们没有清晰、扎实的整理和落地“父母的岗位职责”。做父母不是因为生下来孩子,就是了,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做什么,并且把它们做好,才称得上是父母。

我跟朋友说,我真为她高兴。首先,孩子没有在他们面前装假,没有表演一个好孩子给他们看,而是勇敢的把自己不好的状态呈现了。其次,孩子在思考着自己破局,这就是最棒的,说到底我们不单是想孩子会背书,好成绩,而是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孩子很爱她,在意她的感受。

很多人问我,怎么会和孩子们交流的那么愉快,他们会听我的话。其实,没做太多,就是尽可能的去理解他们,用倾听,用同理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