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意识:致良知的当代诠释今日头条

王阳明的军事成就 (4)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86人  笑狮子

宁王战争

1519年(正德14年),王阳明已经48岁了,完成南赣剿匪以后,他的身体更差了。而且他的祖母病得非常厉害。于是他继续打报告退休,还是没有批准。

六月份,调他去福建处理士兵哗变事件。六月十五号到了丰城,丰城知县告诉王阳明,封地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谋反了!

宁王趁南昌官员庆祝他生日的时机,扣押了江西的官员。王阳明当时是江西巡抚,在的话第一个就扣押他,侥幸他不在南昌。整个事件充满了偶然,宁王虽然密谋,但是举兵是突然事件。王阳明凑巧不在南昌城,不然他也被抓到监狱去看别人打仗。而王阳明的偶然不在南昌城,据说是时任兵部尚书的安排,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兵伐谋”。

南赣剿匪,王阳明指挥的是精兵,兵源主要是职业和半职业的“打手”,而且是精选的,除了他自己挑选的,下面每个县选不到十个人。他的军队和土匪硬碰的时候,具有军事素质的质量优势。他的指挥策略是取攻势,战役安排在他选定的时间地点攻击土匪,而战术上的难点是如何让土匪失去地利。或者说,土匪除了地利其他都不如王阳明的军队。另外,剿匪基本都是中小规模的战斗,最多也才一万人。王阳明的核心部队一开始只有2000人,后来也才5000人左右。

但宁王战争不一样。宁王是雄踞一方的藩王,单是精锐的卫队就有一万五千人。更加上常年为举兵谋反做准备,兵力号称十万,实际上按明史和王阳明全集记载也有六万。王阳明仓促之间纠结起来的民兵,军事素质是肯定不如的。而粮草军饷之类,王阳明就更加没法比了。这是以弱兵打强兵、以少数打多数的格局,而且兵力比对方还少,王阳明自己能调动的兵不过几千人,吹牛也在二万人。但王阳明有整个大明王朝做背景,也就是有势,这点儿也不能轻忽。

结果又是摧枯拉朽,本来以为要兵连祸结几年甚至十几年。王阳明却短短几十天就解决了宁王战争。这远远好于所有人的预期。

第一阶段 上兵伐谋

整个宁王战争,都是上兵伐谋的绝佳教材。

首先,兵部尚书王琼安排王阳明在江西领军,据说就是为了防备宁王谋反,而调离王阳明离开南昌,也是为了保全他。但这些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后来传记作者的附会。就王阳明全集和明史王阳明传,并没有记载,我们姑妄听之吧。

王阳明本人的伐谋,那是有明确记载的。他的学生钱德洪称得自王阳明亲自告知,而明史也有明确的记载,这部分内容可以征信。

伐谋的第一步,是分析宁王的战略选项,王阳明认为,宁王最好的策略是顺江而下,攻打南京。那么相应的,伐谋的目标也就非常明确了,就是迟滞宁王攻打南京的动作,拖上十天半月,王阳明认为就没问题了。“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伐谋的目标明确了,实施方案,就完全靠伪造文书和反间,因为宁王间谍密布,而王阳明却一个都没有,南昌城内王阳明这边的官员也都被宁王抓起来了。一是伪造檄文,号称有合并十六万攻打宁王,其中王阳明本部两万。二是离间宁王的谋臣和宁王,方法还是伪造文书。先捏造一个子乌须有的投降信,然后煞有介事的回复,还把宁王谋臣的家属找来好好养起来。

宁王那边,一方面听说大军要来攻打南昌,而王阳明想把他的军队调动出南昌城。另一方面,两个疑似投降的谋臣不断催促他尽快出兵攻打南京。他犹疑不定,日子拖过十几天,终于查明王阳明号称的十六万并不存在。他才派兵攻打了南康,九江,并带领主力六万人沿长江而下,先攻打安庆,然后攻取南京。留下大约一万人守南昌。按说这也不能算错,不过从事后的角度看,他还是应该集中兵力,绕过安庆,直取南京。毕竟时间已经损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