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便宜高质量的流量?
一切和用户接触的点都称之为渠道,比如线下门店,线上网店或者小程序。
依据销售漏斗模型:
销售 = 流量 x 转换率 x 客单价 x 复购率
流量是进入销售漏斗中的潜在客户的数量,是一切商业的开端。流量成本,就是获取每一个潜在客户所花费的成本。
一、选址
在线下选址,实质上就是在寻找线下流量最大的地方;租金,就是流量成本。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高,分摊在每个人身上不一定高;人流量小的地方租金低,但分摊在每一个人身上却不一定低。所以,线下选址的本质就是找流量成本最低的地方。
但是,即使是找到了流量成本最低的地址,房东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涨租金,所以要不断寻找流量成本洼地。
这些流量成本洼地一般都在新事物上,比如之前的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微信,甚至现在的短视频平台,这些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看不懂、看不起,可以利用认知盈余来识别机会,在红利期获得增长。
二、引流品
随着竞争的加剧,流量成本会不断升高,比如不断攀升的门店租金和竞价排名广告。
这时候,引流品,这个用利润或者便利换取流量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比如,一家小超市可以用进价卖可乐,很多人觉得这里的可乐很便宜,但是他们来之后,还会顺带买很多其他商品,这些其他商品就是超市的利润品。
商业形态 | 引流品 | 利润品 |
---|---|---|
餐馆 | 一两个家常菜,例如麻婆豆腐、土豆丝 | 其他菜品、招牌菜 |
水果店 | 1分钱一份小量鲜果切 | 其他水果 |
景区 | 免费门票 | 饮品、餐饮等商品 |
酒吧 | 女生 | 男生 |
烧烤店 | 一部分酒水 | 烤肉 |
便利店、超市 | 厕所、免费租赁餐具、大白菜、大葱 | 其他商品 |
三、奖励用户
想让用户推荐产品给他们的朋友,引导他们分享转发,以带来新用户,也就是所谓的口碑经济。
但是,用户好像并不乐意。或许,是因为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分享转发是一个心理压力极大地的用户行为,因为涉及到用户的人设、价值倾向、个人诉求等问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表达了用户自己获益这一层意思,那么很多用户会不乐意,因为这会表明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即使其他人并不知道分享者会获益。
只有在隐藏自己获益,而强化其他人获益时,用户的心理压力才会减轻,才能有助于分享转发的达成。
具体而言,可以用以下方法:
- 把提成红包一分为二,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一人一份;
- 把红包变为积分,隐藏直白的获益,用积分消除分享者内心的愧疚感;
- 把提成换成抽奖,这样让用户觉得是通过好运气赚来的,而不是赚了朋友的钱。
最后,再重复一下,一定要”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
知名互联网营销专家李叫兽曾总结过五个促使用户转发分享的“社交币”,分别是:
- 提供谈资。《双十一,看商家如何先涨价再降价》,朋友圈比较多见的便是这种能快速提供好友讨论的内容;
- 帮助他人。《每天两杯水,你喝对了么?》,关注养身健康的爸妈辈最爱转发这类“帮助别人”的内容;
- 塑造形象。晒跑步健身(我阳光积极)、晒读书学习(我热爱学习)、晒加班(努力上进)等等都是在传达并在朋友圈塑造个人的某种正面形象;
- 表达想法。员工会分享《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老板会转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 社会比较。支付宝的十年账单、跑步app上的总公里数和里程碑、游戏的积分排行榜等等,另外营销活动如果能唤起用户的某种情感情绪,也会更容易促使用户进行转发分享童年的怀旧情绪、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兄弟朋友的热血义气等等。
四、异业联盟
异业联盟,其本质就是收集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的异业伙伴的流量,为对方的用户创造额外的价值,并与之分享收益。
例如,零时尚这家创业公司和美容院合作,做了一个叫做蝶衣box的产品。美容院的用户在美容的时候,可以免费申请体验由专业人员设计的服装搭配方案。当她们下一次来美容院的时候,就可以真正体验这些专业搭配方案。如果在体验之后觉得还不错,她们便可以买下来。
这就是渠道异业联盟,除此之外,还有营销异业联盟和产品异业联盟。
营销异业联盟,比如很多电脑品牌的最后,都有Intel的“dengdengdeng~deng”声音;
产品异业联盟,比如Windows和Intel的合作,每次Intel芯片升级,Windows都会进行优化,以尽可能高效利用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