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四次复习
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二、人格
1.倾向性人格
2.个性心理人格
三、学派
认知学派 :皮亚杰
行为主义:华生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
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完型_格式塔:卡勒、珂卡夫、维特海默
结构主义:冯特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分析学派:荣格
新精神分析:霍妮、沙力文、弗鲁姆、艾瑞克森
四、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躯体、植物性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
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低级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反射弧、反射)
3.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及其功能:语言区、运动区、感觉区、联合区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斯金纳)
六、内分泌系统
七、认知过程
感觉:单一的感受,无需经验
知觉:多种感受的联合,需要经验
记忆:长短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
遗忘:动机遗忘(弗洛伊德)、线性趋向遗忘说(艾宾浩斯)、记忆衰退说(不记忆就会遗忘)、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想象:对已有表现的再加工。分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思维:感觉和知觉是思维的来源
八、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过程:
功能:调节、组织、信号、动机
生理反应: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血和内脏、
脑控制脑电波、神经系统控制活动
状态:心境(持续、渲染)、激情(短暂、爆发)、应激(警报、抗争、衰竭)
情感状态:
美感、道德感、理智感
九、意志过程
1.意志:
对于自身选择和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多重趋避斗争)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
实施决定阶段
意志的品质:果断、坚韧、自制、自觉
2.挫折
造成挫折的原因一般是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同时造成
挫折的行为反应:焦虑、冷漠、攻击、退行、固着行为
3.承受力:
人阻止自己失常的能力
1.身体素质2.认知综合3.知识经验4.人格特质
十、需求和动机
需求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动机
功能:激发、指向、调节、稳定
分类: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
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长远的概括动机和暂时的具体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十一、气质、能力和性格
能力
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倾向性)
操作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根据功能)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活动的性质)
智力
抽象的思维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潜在的学习能力、认知的有机综合
气质
气质是先天禀赋但是在后天养成
胆汁质(外)兴奋
多血质(外)活泼
粘液质(内)安静
抑郁质(内)抑制
现实中单一的气质少有都是中间性或混合性气质
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1.性格可以改变和掩盖气质
2.性格有优劣之别
3.气质无好坏之分
4.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十二、意识、睡眠和梦
意识
水平:基本、中间、高级
分类: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睡眠
第一阶段:(入睡期)呼吸心跳变慢肌肉松弛体温下降【7分钟】
第二、三、四阶段:(睡眠波)呼吸、心跳、肌肉、体温持续下降(10-25分钟)
第三、四阶段(慢波睡眠)持续30分钟后回到潜睡眠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呼吸脉搏不规律、肌肉完全终止活动很难被唤醒
梦
根据研究表明进入快速眼动阶段后80%的人容易做梦
十三、注意
1.注意和意识
人在注意状态意识清晰
从睡眠到清醒意识处于不同的水平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无关动作的停止
呼吸轻微而缓慢
种类: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意后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
特征:注意范围(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持久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