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都”之夜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出了趟公差,居住“霸都”合肥一夜。
对这座正在崛起的科技城,始终热爱不起来。缘于年轻时那一段求学的感伤经历,城市每一处角落似乎还有哀戚的影子,挥之不去。深陷记忆牢笼困兽中。明明知道与城市无关,可是却因情绪赋予城市的山水树木,那些伤痕一扯就疼。
省会居于安徽中部,南北的中心。但在合肥听得最多的还是淮河一带浓重的北方口音。沉重的四声,一串语珠掷地有声,那语调里有浓浓的火药味,也有沉闷的埙音,有盐碱地的涩和硬,语调浸满酸楚与无奈。三十多年过去,尽力设想那座城市的美好,但是烙印一直在,始终提不了兴致。
我喜欢南方软语,像三月春风里的鸟鸣,抑扬顿挫,尾音上扬,给人无数美好想象。
这是我的个人偏见。人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本质,只有深入才能了解。
好像一个朴实不修边幅的家庭妇女和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花瓶相比,前者更适合居家过日子。
合肥其实是一座很温情的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居中,商品质量好,价格适中,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不说科技发展,这两年政府引进商家进驻打造,和上个世纪相比,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地铁站,不熟悉线路,不论是小孩还是年轻人会主动给你指路。和精明的上海人指路收费相比,是天壤之别。
最关键的是合肥的水土好,养人。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合肥待上一段时间,皮肤光滑细腻,远胜过各地小城。我曾经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有切身的体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旬,合肥一条“长江路”通往热闹的市中心,现在新城的扩张呈几何倍集增长。在地铁上听到熟悉的“西七里塘”的播报,很想看看外面的样子,但是处于封闭的地下轨道线,只能想象当年那一片有荒地,有水塘荷花的郊野。
那时候,其实也有美好的回忆。六分钱一斤的西瓜,二毛五一斤的西红柿,二毛钱一斤的桃子,当饭吃的荸荠……还有,四牌楼的豆沙饼和糯米年糕……分量足,价格便宜,味道好。
还有环城公园的大片的绿地和环城的水;长江路的法梧一到夏天浓荫遮蔽,自然划出一条天然的绿色长廊;安徽大学的文艺氛围;科技大学的才子;炮兵学院的威武森严;各个大专院校的同学老乡热情友好……
只是,那几年的家庭变故太大,让我只记得当年的苦痛,忘了那些瞬间小美 好。
配音秀是我爱玩的一个小应用,曾配了一段小孩对话:“如果人总是不能忘记过去,就不会进步了呀!”
是的,忘掉过去,不执念,不偏激。
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总有一些伤痛要经历,与城市无关。不能将那些经历的痛烙在曾经生活的城市身上。
承载了四年青春记忆的合肥,已被安徽人亲切称为“霸都”。霸都的崛起,值得每个安徽人自豪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