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会员优秀文集无戒学堂第五期读书

【无戒学堂】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70人  say顾白

听说过这本书很久了,也有朋友向我推荐过,因为个人原因一直未曾翻起。自我管理类的书籍一向不是很感兴趣,不是因为它们不好。只是这类书籍太飘渺,阅读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很受用;盖上书本,又完美地遗忘了所有。

究其根源,其实是自己不擅长总结,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去总结。

看似理解了书中的每一个理念,这些知识散乱的分布在大脑中,未经整理,依旧不是你的。这便是,只懂输入不懂得输出。

于是以后看书,试着养成总结的习惯,读完一个章节,试着去回忆和梳理作者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转述,也融入自己的一些看法。

书的前言,作者论述了两个点,个人品德和思维定式。

一.个人品德

对于个人品德的论述,作者比较了“品德成功论”和“个人魅力论”。所谓的“品德成功论”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如正直、诚信、善良、谦虚、公正、勇敢、勤劳等流传千年的良好品德更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

持“个人魅力论”的人士则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则更多地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及为人处世的圆滑技巧。

作者认为,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有些人是我们绝对信任的,因为我们了解他的品德,不论他是否能说会道、擅长交际,我们就是信任他们,而且能够与之合作顺畅。

我赞成作者的说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魅力与之合作,那往往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我们真的因为一个人的出色而选择信任他吗?

我选择信任一个人,即便他没有那么优秀和成功,因为他的靠谱、正直、信守承诺,我仍会毫不犹豫地将重要的东西托付给他。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那么个人品德便是它的根,个人魅力则是它长出的枝叶。我不认为根受损了,它还能保持枝繁叶茂;再进一步说,靠近一个根不牢固而长得枝繁叶茂的树,是很危险的。

二.思维定式

在思维定式的论述中,作者比喻我们的脑中很多地图,可分为两类,

一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

二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书中展示的一张图,相信许多人在网上也看到过类似的图片。我起初一看是一个妙龄少女,换了一个关注点之后看到的却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

图片来自网络

这便是思维定式,它让我们的眼睛只看到我们固定认知的部分,我们便以为它就是事情的真相。事实是,我被全然蒙蔽而不自知。

更可怕的是,思维定式所造成的思想认知会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在它的指挥下,我们很可能做出盲目的行动,进而带来某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很喜欢在书里举的那个例子

那是个周日的早晨,在纽约的地铁内,乘客都静静地坐着,或看报或沉思或小憩,眼前一幅平静安详的景象。这时候突然上来一名男子与几个小孩,孩子的喧哗吵闹声,破坏了整个气氛。那名男子坐在我旁边,任凭他的孩子如何撒野作怪,依旧无动于衷。这种情形谁看了都会生气,全车的人似乎都十分不满,最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先生.你的孩子太闹了,可否请你管管他们?”

那人抬起眼来看我,仿佛如梦初醒般轻声说:“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的思维转换了,看此事的角度也瞬间改变,想法、感觉和行为都变了。我怒气全消,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的痛苦已经让我感同身受,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在我们的思维定式中,喧哗吵闹的熊孩子真令人讨厌,在一旁没有加以制止的大人,便被扣上“教子无方”的帽子,我们对此加以指责也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我们预先知道了他们母亲的事情,相信没有人会忍心去斥责孩子的吵闹和父亲的不作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便是思维定式的可怕之处,他会悄悄地蒙住我们的双眼,我们毫无察觉。

火影里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宇智波鼬说过一句话,“人都是依赖自己的感知和认知来认识这个世界,但也被之束缚地生活着。

之所以要多读书、多旅行,也是在充实自己的大脑,避免主观和片面的知识局限我们的行为。

看了好些年的书,阅读速度却越来越慢,才看完了前言部分,这书的宗旨,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讲到这里我们也知道了,作者注重从自身出发,通过自我的提升去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