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对梦想的翅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用阿德勒的话说,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有目的的追求。
小孩子的梦想总是浪漫而随性的,听过很多孩子的梦想:公主梦、舞蹈家、歌唱家、钢琴家亦或是男孩子们的航空梦、发明梦等等,我家四岁小丫头的梦想却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特别有生活气息:刚上学那会儿,她每天回家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她的娃娃们上课,带着大人们做操、玩游戏,她的梦想就是做老师;在家庭生活中,她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大人们煮饭了,她会缠着奶奶擀面,自己拿个小筷子和奶奶一起擀;大人们拣菜剥豆她要来;大人炒菜,她也会搬个小板凳站一边,远远地伸长了脖子看。在她看来,像爸爸妈妈奶奶做个会煮饭的大厨师是一件很酷的事了,尤其当她告诉我,她当大厨师煮饭给家人吃的时候,我觉得这梦想更酷了。
只是当孩子渐渐长大、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却不愿意再大方地谈梦想的,不知道是眼界宽了让他迷惘,还是越学习越发现那梦想的不易,亦或是越长大越实际了,不好意思再谈自己有些浪漫但却虚无缥缈的梦想了吧?
儿子就是这样,曾经多次跟他聊起过兴趣与梦想,小时候就确立了的科学梦、发明梦已经闭口不提,甚至连自己真正喜欢的学科也无法确定,虽然希望他能够早一点确立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兴趣,但看着他索然寡味、满脸疲惫的样子,也只有无奈。
长大了的孩子最最实际的应该是大学梦吧?这个周末,儿子见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最会读书的学霸表叔。小表叔读的是生物医学专业,已经博后了,目前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搞科研,属于半工半读状态。在读书这件事上,他已经是很成功了,但是他却在亲戚们面前自嘲自己不会挣钱。我知道这一定不是他的心里话,不是所有的成功与快乐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能在自己的领域走到如此高度,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了吗?
在和表叔交流之后,儿子主动和我聊起了他的梦想。他说,他将来想学zhengzhi,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社会学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理由有三:第一,很多学霸都出自理化生,理化不是他的强项,选择理化竞争必然激烈,自己很容易处于劣势;第二,他不是最喜欢理化,他觉得zhengzhi课更有意思;第三,他认为,比起做科研,研究shehui,改良shehui,将是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事。
说起zhengzhi,我仿佛看到他小时候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神采,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此处省略,你懂的……)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我就这么听着他给我科普,心里好奇的是他怎么知道这些的,是zhengzhi老师课堂上带给他的知识吗?还是从电视里、手机上得来的咨询?或是书上看来的?都有可能!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再忙再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都会找到时间去阅读、去了解的。
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儿子第一次跟我谈梦想,天真浪漫,又有些理性现实,或许当他进入高中、接触高中的学科知识后,他的梦想又会有改变,但我觉得梦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梦,重要的是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
我们有句方言叫“八十岁学吹吹”,一般用来讽刺那些早不做夜摸作、少壮不努力、一把年纪还想学习的人,我却愿意把它当作励志名言,告诉自己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曾经写过自己的梦想,也许我的梦想一辈子也只是个美丽的梦,也许我还会生出别的什么美梦来,但这追梦路上不也是风景无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