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声声杰德秀
文/温超蒲雪剑 摄影/格桑达瓦
机杼声声杰德秀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扎西拉姆·多多的诗让我们从西藏起身,迎接更浩瀚的心灵境界。又见不染凡尘、质朴无华的宁静,男男女女的行者,踏雪而行,经幡飘动。蓝天映照下,藏族姑娘款款而来,腰间的彩色横条围腰舞动着,以最具象而又鲜活的方式呈现着藏族人的色彩美学。
邦典,即藏式围裙,千百年来,它和藏被、木碗、藏刀、金银器具、唐卡等等,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一起编织起西藏手工瑰丽的史诗。为了探访邦典的前世今生,我们决定走进西藏八大古镇之一的杰德秀,在远近闻名的“邦典之乡”寻找手工织物闪耀千年的风华。
寻访绚烂的风景
从贡嘎县沿拉泽公路行进,远处的青山隐在云中,翠绿的田园间排列着石头建筑群,杰德秀很快进入我们的视野。
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毛织品生产历史的杰德秀镇古朴中蕴藏着勃勃生机。这个面积不算大的小镇,800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人从事纺织业,游客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彩线翻飞,听到机杼声声。千年的岁月沉淀了小镇悠久的历史,也传承着杰德秀引以为傲的织造技艺。
史书记载,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汉地的许多先进生产技术,亲自教人们纺织﹑染色,聪慧的藏族人结合当地的织造经验,创造性地编织出温暖柔软的氆氇和彩虹般美丽的邦典。
邦典其实是氆氇的一种,原先只是妇女们用来遮挡尘污的围裙,后来逐渐演变为藏族服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还被赋予了标志成熟的意义。15岁对于藏族少女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纪,因为到了15岁,家人便会择日为她举行成人礼。成人礼主要的仪式之一就是要在她的腰部系上五彩邦典——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系邦典,之后邦典将伴随她的一生。
这样一种标记成熟的方式,温柔而动人。我们在空气中飘着酥油茶味道的街道上闲逛,一边等待一个叫格桑的向导。街道两边很多店铺,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最吸引人的还是大卷大卷的氆氇和一叠一叠的邦典。它们鲜艳如此,向游客呈现着这个古镇色彩最绚烂的风景。
机杼声中编彩虹
生活在杰德秀的人,心灵手巧,编织技艺远近闻名,“因此有人说我们是‘编织彩虹的人’”,格桑说起编织,显露自豪的神色。
在机杼声中,我们走进了一家作坊。见到陌生人到来,两个织女热热闹闹的谈笑戛然而止。见我用相机拍照,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格桑赶忙用藏语解释,她们会意,很快恢复了之前的自在状态。看着她们双手娴熟地劳作,我有点眼花缭乱同时感受到一种很古朴的暖意,甚至有点感动。见多了机械的轰鸣声,在天光澄明的高原,听到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手工织布的声音,心灵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纯真年代。
参观手工作坊是件幸福的事:木质织机摩擦、撞击出有节律的脆响,彩线在姑娘们的手中自如翻飞,姑娘们也会随口唱起小曲来调剂劳动的枯燥。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美丽的条纹逐一展现,映照着织女们红红的笑靥……
西藏服饰以及手工艺品,总给人粗犷的印象,邦典是个例外。邦典的纹理非常细密、紧实,不仔细看,看不出经纬。格桑介绍,传统的邦典是用染色后的羊绒线制成的,工艺十分复杂,要选用上好的羊毛做原料,经洗毛、晒毛、梳毛、捻线、上织机织图、着色、浆染、揉搓、褪洗、晾晒等十余道工序,一条邦典才能
在所有工序当中,捻线是一个费时、费力又单调乏味的环节。格桑把我们带到他的家里,他的母亲正在帮邻居家的作坊捻线。只见老阿妈不断从身前鼓鼓的口袋里揪出缕缕羊毛,将其扯成稀松的条状,左手拨动纺锤,右手捻着羊毛并不断往上续料,纺锤飞速旋转,与此同时,羊毛线不断生成。问格桑他会不会捻线,他腼腆地说:“会,但是这是女人做的事情。”在杰德秀,有“女捻线,男织机”的习俗,难怪格桑会脸红。
据老阿妈介绍,传统的邦典,根据配色以及条纹宽窄的不同分为20多种:“插青”是过年或重大节日的时候戴的,颜色艳丽且色块较大;“乌琼”颜色素雅,30岁以上的女人比较喜欢;“嘎扎”非常鲜艳,年轻姑娘们往往用来搭配鲜艳的藏装;“闷松”只有3种颜色,比较清爽,是夏天的最佳选择。老阿妈腰间的邦典,条纹很窄,朴素而不失典雅,应该是“乌琼”吧。
原生态的时尚
一种手工能在某地富集,往往有自然地理方面的原因。杰德秀邦典之所以有名,除了精细的手工外,还跟清纯瑰丽的颜色不无关系。
染色是一个神奇的过程。纯白的羊毛线,经过茜草、大黄、荞麦、核桃皮等制成的染料浸染,呈现自然而灵动的赭红、黄、绿等色。“用同样的植物制作染料,我们染出的颜色就比其他地方的好”,格桑告诉我们,“染色的好坏取决于水质。”
原来,杂质越少的水染出来的颜色越好。杰德秀宗山脚下的山泉水和几公里外的拉斯湖水,都是绝好的水源。从这两个地方取水调制染料,染出来的织物颜色会异常均匀、鲜艳,而且经久不掉色。
我感慨:“杰德秀成为邦典之乡,多少有点天赐的意思。”格桑笑道:“象征圣洁的拉斯湖,以前只供历代高僧、贵族和领主使用,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圣湖的水了。”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拉斯湖水的享用者。传统的邦典,只是妇女的围裙。现在,除了围裙,邦典布料还做成了坎肩、围巾、挎包等。我的一个朋友就围着一条玫红色、紫色、纯白色相间的“嘎扎”,色彩明丽、温暖宜人,既有藏族手工编织的风情,又充满时尚的感觉。她的邦典是在世博会上买的,编织者是一个十三岁的藏族小姑娘,朋友每每说起她的围巾,都眉飞色舞。
此外,邦典的织造材料也早就有了丝线。传统羊毛邦典制作十分繁琐,直接用彩色丝线的话可以省去三分之二以上的工序,织出的邦典还会有一种很华丽的光泽,最为游客喜爱。
爱在那里,不增不减
已经70多岁的其米多布杰,在杰德秀镇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手艺人。老人在30多年前开设了杰德秀第一家编织“邦典”的作坊。如今,镇上到处都是家庭作坊,有些作坊中有不下10台织机日日运行。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镇里还办起了规模不小的氆氇、邦典编织厂。
“邦典”给杰德秀镇带来的不仅仅是远扬的美名,更重要的还是物质上的富足。镇上的居民从生产销售邦典中获得了不错的受益,很多人家都有了汽车,古老的手工织造工艺正引领着勤劳的贡嘎人迈向小康生活。
特色民族手工业为杰德秀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反之,良好的经济环境又使得传统的手工业充满了生命力。这样,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就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
徜徉在杰德秀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商人。他们穿梭在这条街上,将承载藏民手工技艺的邦典带出西藏,带到全国,带向世界。在离开的时候,我们意外发现一家邦典专卖店。店面很新,但是顾客络绎不绝。杰德秀人早已习惯热情对外,再也不是埋头苦织、自产自用的状态了。
藏地,一个每个人都会去到的地方,无论是前世、今生或来世,都会用心灵膜拜的地方。如今,邦典带着“织女们”的体温和情感,承载着生命的灵性,将天上彩虹般的美丽尽情舒展。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突然发现,这首动人的情诗,送给杰德秀的邦典,十分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