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讨好是关系中最难走的路

2024-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雪儿飞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同桌在桌子上画了一道“三八线”,大约是我40%,他60%。我默默的不出声,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在日常上课的时候他还会将自己的物品放来我仅有的40%的地方,我也继续保持沉默,有一次,我的笔的三分之一越过了那条三八线,同桌一边吼我,一边把笔扔了。

我既委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都那么卑微了,你为什么还不能对我好一些?”

一步的退让不能化解矛盾,引来的是底线一步又一步的被践踏。

偶然看到一本书《看不见自己的女性》,作者韦珊,是香港城市大学和英国利兹都市大学的双硕士,她是从业了8年的心理咨询师,有着丰富的个案经历。很多女性往往在关系中容易陷入到讨好者的模式中,在书中作者深入探讨女性心理困境的根源,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讨好者的两个姿态

第一个姿态:卑微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单膝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向人讨要的是爱和关心。

讨好者的卑微姿态,就像是一个人单膝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向人讨要爱和关心。他们似乎总是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赢得他人的青睐和关注。

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他人的认可,因此会不遗余力地去取悦他人。

第二个姿态:自责

只要出现问题都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让对方满意。

除了卑微,讨好者还常常表现出自责的姿态。只要出现问题,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让对方满意。

他们内心恐惧和不安,害怕被他人指责和批评,因此会提前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以此来避免他人的攻击。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愿意在关系里付出,反而得不到尊重呢?

讨好,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心理行为,看似是无私的付出,他们往往会以一种近乎卑微的姿态,去满足对方的各种需求。无论大小事情,他们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然而,这种付出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控制欲望。比如“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能每天给我打个电话呢?”这样的“对你好”其实就成了一个圈套,被讨好的人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压力,想要逃离。

我们应该怎么做

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要一味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要敢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在表达个人感受和想法后,会遭到他人的拒绝或疏远,因此选择沉默。然而,这种沉默往往只会让关系变得更为紧张。就像之前提到的同桌画三八线事件,我内心明明感到不舒服,却因为害怕破坏关系而选择沉默。但是,如果我不说出来,对方又怎么能了解我的界限呢?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并非每段关系都值得维系。即使因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导致某段关系破裂,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我们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有时候,放弃那些不健康、不平等的关系,反而是一种解脱和成长。

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不要总是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要学会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就无法继续。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和妥协来化解分歧,增进理解。当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这时我们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比如找老师进行调解。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轻易妥协。

说在最后的话

讨好,可能是我们曾尝试的交往方式,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友情或爱情,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的,而非单方面的迁就和退让。

是时候告别那个总是委屈求全的自己,拥抱真实、有底线的你。只有当你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吸引到那些真正与你心灵契合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