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会思考,引导孩子阅读思考,方法需得当
在孩子阅读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费劲了功夫。大家都知道要给孩子买书,每天晚上坚持给孩子读书。但是,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仅仅是阅读书籍的数量就能决定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引导阅读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曾经,听过一位妈妈分享过她的育儿心得。她家里的书不多,只有二百多本吧。但是,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不仅如此,她每天还备课,引导她的孩子精读书架上的每一本书籍。实验、游戏、情景剧、英文对话……一应俱全。结果,她的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也相当出色。
她就把她的经验分享给我们,告诉大家:孩子阅读书籍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虽然,我认为,阅读这件事情上,还是多多益善,但是,我也非常认同她的观点:阅读方法比阅读数量更重要!
阅读≠学会思考,引导孩子阅读思考,方法需得当孩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偏好,决定哪些书需要精读
每个孩子的阅读偏好都是不同的,即使他还不满3周岁,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我们在给孩子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也需要挑选,一些经典,孩子愿意反复阅读的书籍进行精读。
也许,有些家长觉得,只要经典的适龄书籍,都适合精读。其实,精读这件事情真的不好说。试想一下,如果让我们读一些经典晦涩的书籍,也许在没有一定文化积累的情况下,未必能比那些读完立刻吸收的书,收获的知识更多。
挑选孩子精读的书籍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挑选孩子能读懂的那些经典书籍。毕竟,阅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莎士比亚。不妨尝试给孩子一些经典的关于莎士比亚的童书,让他们阅读。等到孩子拥有一定阅读经验以后,再逐渐深入。
在这里,也推荐几本莎士比亚入门的童书给大家:
安野光雅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墙书《莎士比亚通史》
传奇日志《莎士比亚戏剧人生》
阅读≠学会思考,引导孩子阅读思考,方法需得当精读书籍的种类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可以挑选不同题材的书籍,像科普书、故事书、传记类书籍、动物故事、民间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有条件在书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书籍。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喜好,有条件地选择精读书籍的种类。
阅读≠学会思考,引导孩子阅读思考,方法需得当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有一定的技巧
刚拿到一本书的时候 我们可以尝试看看这本书的封面,猜猜这本书究竟讲得是什么故事。
比如:《疯狂星期二》,我们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
也许,孩子会观察到那张图上,青蛙飞上天了,也许,他们会盯着中间的座钟不放。可以尝试看看他们的反应,看看他们关注点在哪里?然后让他们猜想一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尝试问问孩子是否读过这本书?再读的时候,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
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以后,把书搁置一边觉得读完了,等再次阅读很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太小,长时间没有阅读一本书。你说不定就会发现,孩子忘了这本书,他们甚至会觉得是一本新书。和孩子阅读,果然和之前想象中截然不同。
尝试和孩子探寻书中喜欢的细节
很多时候,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会为一些细节捧腹大笑。还有时候,他们会希望反复阅读同一本书。那么 书中一定有吸引他们的地方。
有些细节他们喜欢,我们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在阅读《疯狂星期二》的时候:孩子看到猪飞上天,就顺便笑得趴下了。
然后,在老太太睡着的那一页,孩子盯着看青蛙用舌头打开了电视遥控器。
这些有趣的细节就是他们喜欢的。
而有些细节,当我们问询孩子王,他们会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在阅读讨论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也可以将各自喜欢的细节彼此分享,这样,也能增加阅读的兴趣。
尝试和孩子探讨不喜欢的细节
同样,不喜欢的细节,我们也可以彼此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喜欢的原因,是感觉无聊?还是觉得情节听起来不舒服?
如果感觉内容无聊,也可以分析无聊的具体原因,再对症下药。如,对知识的不理解和重复太多造成的无聊,处理方法也一定是不同的。
如果是内容过于悲哀或别的原因,我们也可以尝试和孩子聊天,倾听他们心中的想法。
询问孩子觉得困惑不解的地方
你可以问问孩子,有没有哪些地方觉得很奇怪?比如,不明白的细节,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突然出现和前面有关联性的内容。
可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往往也会给你们带来惊喜。
曾经在阅读《小猫头鹰》的时候,孩子就指着书中的文字问我:为什么最后的字变成金色了?
当时我还真没有发现这一细节。但是看完以后,我突然明白了。
多年以后,孩子忘了这本书,我再次拿给他看。随便指着书中的文字问他:"为什么这里的字是金色的?"孩子却淡然地回答:“他们找到妈妈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经典书籍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适时通过聊天 深入探讨之后,进行提问。
也许,速度一本书,只需要5分钟。精读一本书,说不定会耗去一小时,但是,在讨论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思考许多问题,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