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重感情轻言商,轻轻告诉你的财富密码……

富不过三的来源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4人  雨寒老师

        小时候,只要一谈到与家财相关的话题,老听到大人们说一句话:“富不过三”。

        当然长辈的本意不是仇富,只是藉此来告诫晚辈要克勤克俭。

富不过三的来源

        但这句话的原义可是用来讽刺类似暴发户的家庭,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又出自于何处呢?

        我国很多谚语、俗语等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一蹴而就,立马生成的。

        同理,“富不过三”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化而来。

        这句话最先源自于《论语·季氏》中,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原文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我们知道孔子是极力提倡周礼的,故而孔子说的这段话,其实是和他心目中的礼乐制度有关。

        他认为中央集团是应该掌握实权的,要是让地方诸侯掌握了权力,国家很快就会四分五裂,甚者灭亡。

        所以他说:“由诸侯作决定,大概传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大夫作决定,传五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卿、大夫的家臣来掌握国家的命运,传上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

        对此孔子还举出了一个例子:“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所指的三桓,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这三家自鲁庄公时代一直把控鲁国政权,三桓世为鲁卿,执掌国政。

        王室的地位一直衰落,等到鲁宣公时期,实际掌权的就是季氏了。

        此后的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到鲁定公都没能掌握实权。

富不过三的来源

        所以在孔子说这句话时,就说鲁国失去王权已经五代了。

        鲁宣公死,季文子驱逐了东门氏,此后,由季氏为正卿,掌握了鲁国政权。

        从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到孔子说这段话时,刚刚好是四代。

        孔子就认为三桓之子孙在经历这么多代以后还想继续掌权,几乎不太可能。

        而到了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阐释了孔子的意思。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斩,就是断绝的意思,不论前人留下什么,五代之后也难以延续。

富不过三的来源

        且不论孔子和孟子的话都是以政权的延续作为出发点的,但后世确实将这句话演化为:前人留给后世的福荫,如果后世人不加以珍惜管理,往往不会延续很久。

        到后来就简约成“富不过三代”了。

        逐渐地就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尽管是普遍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富过三代的例子。能否富过三代不只是家庭、家族及企业的繁荣问题,实质上与国家、民族、社会密切相关。

        优秀人才辈出才能富过三代。财富是优秀能干的人才创造的,也只有优秀能干的后代才能更好地继承、保住和增值财富。守业比创业更难,因为创业者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经过磨砺,从而锤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才能,使他们能够成就大业。而其后一代面对的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难,很难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很容易败掉家业。因此,没有人才辈出的家庭难以富过三代,没有人才辈出的企业难以长盛不衰,没有人才辈出的国家难以兴旺发达。

        传承良好风气才能富过三代。富过三代者是受良好风气熏陶的结果。良好的风气包括社会、组织、行业、地方、家族和家庭风气,其内容有勤劳正直、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好学奉献、心系社会等。尤其是良好的家庭风气对家族兴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富不过三的来源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稳定才能富过三代。国家、民族是建立在一个个家庭、家族、企业基础上的。国家发达、民族兴旺,说明整体政通人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企业才能安心创业,家庭、家族、企业才有富过三代的可能。富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的稳定。在充满冲突和战乱频仍的时期,人们朝不虑夕,性命难保,保持财富、富过三代无从谈起。可见,富过三代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财富传承问题,实际上它对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